人們常說“字如其人”,這句話雖然耳熟能詳,但其深層含義往往難以被充分理解。然而,當看到朱镕基的硬筆書法時,這一說法便得到了生動的詮釋。他的作品不僅精美細膩,更在穩健中透露出智慧與果斷,同時還兼具灑脫不羈的氣息。這些作品中流露出濃厚的文化底蘊和學者風范,令人眼前一亮,印象深刻。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朱镕基的書法作品有一個獨特之處——字跡略微傾斜,盡管如此,這種風格反而增添了幾分韻味,顯得格外耐人尋味。
這幅作品中的“演”字,其書寫方式與我們以往所見大相徑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位于較高位置的第一個點畫,這個點不僅位置較高,形態還十分飽滿,呈現出橫點的形式。接下來的部分則整體展現出一種昂揚向上的氣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末尾的收筆處,還能清晰地看到有一絲明顯的牽絲,仿佛在引領著下一個字的起筆。
這幅作品中的“經”字是一典型的行云流水一筆成形的字例,并且這個字整體上展現出一種開闊宏大的感覺。然而,在落筆之處,卻顯現得更為簡潔有力,同時還帶有明顯的飛白效果。“東”字則以方形筆觸起筆,氣勢磅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那兩個最終的點,位置一高一低,錯落有致,相互間的呼應也極為緊密。
這幅作品中的“德”字獨具特色,原因何在呢?通常情況下,“德”字會被書寫得較為高大,但在這里,它卻被處理得更為寬闊。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該字的三點水部分寫得極為有力,筆畫之間相互連接,左右呼應,將那種恢弘的氣勢展現得淋漓盡致。
下面這幅作品中“衷”字的書寫獨具特色,特別是兩個橫筆,不僅傾斜角度較大,還幾乎保持平行。整個字的結尾部分書寫得干凈利落,透露出一種內斂之美。通常情況下,“衷”字的最后一筆會拖得較長,但在這里,作者卻處理得相當克制。
朱镕基的硬筆書法常常出現在日常通信中,他用毛筆寫字真是有一手,不僅保留了老祖宗的精髓,還加了自己的創意,真是傳統和個性的完美結合。
其毛筆書法最顯著的特點是以楷書為基礎,融合了行書的韻味,給人以流暢自如的感覺。同樣地,當他轉向硬筆書法時,這種清新脫俗的氣息依然存在,兩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無論是單獨審視每一個字,還是從整體上看,都體現出相當高的水平。
有人會問:為什么有些沒練過書法的人比練過的人寫字要好看?
有些人從不臨古帖,只是看到誰的字喜歡就這樣去寫,而且經過多年養成了一種書寫習慣,不管毛筆硬筆都是一個套路寫得順滑好看,結體合理,這種就是大家叫的老干部體,大家都認為這種字好看也是因為大家都是這樣寫字的,畢竟認真臨過古帖的人不多,長期研究的更少,出現這種認知的偏差是很正常的。大家覺得寫字好看只是按寫硬筆字的方法去看,清晰工整結體合理便于交流即可,能這樣寫字便屬于寫字很漂亮的人了。
書法卻是門高深的學問,自古承傳下來的欣賞理念,她的書寫工具是毛筆,硬筆的普及在中國不足百年,但軟筆書寫己經有幾千年的歷史。歷代書法大家經過代代相傳,留下了很多書寫方法和欣賞的規律,如二王,顏歐柳趙蘇黃米蔡等大家真跡和法帖,是經過歷史的考驗,歷代文人認可的書寫規律,并把他們的書寫作品認為是最好的書法,把王羲之推為書圣。所以說不臨古帖就能寫好書法是不存在的,有些還說超越了二王更是癡人說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