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師:18519391659(微信同號)
充足的辦學經費,是高職院校實現高質量、高水平發展的重要支撐。
2014年,隨著《關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績效為導向的生均撥款制度加快發展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的意見》的頒布,高等職業教育生均撥款得到了普遍實施,提出,
2017年各地高職院校年生均財政撥款水平應當不低于12000元。
2024年,是生均撥款制度實施的第十個年頭。
十年間,生均撥款總額度也從“按全日制高等職業學歷教育在校生人數折算”,轉變為“探索建立基于專業大類的職業教育差異化生均撥款制度”,改革不斷完善,正讓財政投入更加精準。
理論指路,實踐作答。站在十年節點之上,聚焦職教和您一起翻閱各校《2024年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看不同地區、不同院校生均撥款真實情況,到底如何。
截至目前,共有1136所職業院校發布《2024年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為做好各項話題的有關討論,做實基礎數據,聚焦職教已對各校114個關鍵指標逐一登記,做成【2024年度職業院校質量年報完整版大數據包】,感興趣的老師私聊小編訂閱!
話不多說,我們直接進入正題!
注:
1.2024年,共有904所職業院校公布生均財政撥款水平,此為本文的數據基礎。
2.統計結果包含職業本科大學,已升格普本的學校在此不做展示。
省際差異明顯
青海、浙江強勢領跑
從財政投入量來看,各地因財力不同,生均撥款仍存在較大差距。
2024年,全國職業院校生均財政撥款平均值為13234.89元,中位數為12340元,均已超過12000元標準,但標準差(反映數據集的離散程度)高達10172,兩極分化嚴重。
從列入統計的30個省份的總體表現來看,各省中位數均已不低于12000元,但仍有18個省份平均值低于12000元。
青海、浙江表現突出,兩地難分伯仲,中位數接近,平均值均超過13000元,但我們也必須關注到,兩地省內標準差亦較大,省內資源分配疑似存在斷層。
注:904所職業院校中,有3所部屬高職院校,未納入省份統計結果。
校際差距懸殊
最低院校不足最高院校零頭
在公布2024年生均財政撥款水平的904所職業院校中,青海警官職業學院領跑全國,生均財政撥款水平超過16w元,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和宣城職業技術學院緊隨其后,超過12w元。從百強榜整體情況來看,廣東共有13所職業院校上榜,江蘇11所,占比均超過10%。山東8所,北京、浙江各6所,亦表現優異。
但從全國范圍來看,仍有360所職業院校低于12000元,占比達39.82%。其中,113所職業院校生均撥款水平低于6000元,經費告急。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職業院校幾乎沒有獲得生均財政撥款扶持,14所職業院校該項金額低于100元,且其中不乏公辦??圃盒<半p高校。
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高等教育的背后是經濟基礎,生均撥款水平越高,意味著學校在培養學生身上投入的越多,設施越好,對于學科建設、教學設施、師資、科研等方面的投入也越大。通過這份榜單,我們能看到各校拿到的資源分配及發展情況,也能窺一隅而知全貌,預見著它們未來的發展趨勢和競爭力。
由于篇幅原因,排行僅展示前100名,獲取完整數據可以訂閱【2024年度職業院校質量年報完整版大數據包】!一起來看看,你的學校表現如何?
(插入表格《2024年職業院校生均財政撥款水平TOP100》)
普通職校追平雙高校
雙高校內部資源分配更均衡
從生均財政撥款水平來看,雙高院校與普通職校并未拉開差距,甚至從平均值和中位數來看,普通職校更具有輕微優勢。
但從標準差來看,普通職業院校遠高于“雙高計劃”院校,“雙高計劃”院校資源分配相對均衡。因此,對于職校來說,沖擊“雙高計劃”,仍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
4年情況對比
2021年是高光時刻,如何在改革中突圍
除了在2024年進行院校與院校間的橫向對比外,聚焦職教將2021年-2024年統計數據進行綜合分析,試圖厘清高等職業教育生均財政撥款的趨勢性變化。
根據統計,共有608所職業院校連續公布了2021年-2024年本校生均財政撥款情況。
2021年,稱得上是職業教育的“高光之年”,也是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年”,省部共建職教高地、“提質培優”行動計劃等重大項目持續推進,各地把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因地制宜推動各項政策落地落細。據《中國教育報》報道,“與2020年相比,2021年15個省份高職院校生均財政撥款水平有所提升”。誠然,從生均財政撥款水平具體指標來看,各項數據成為近4年發展波峰,時至今日,仍未被超越。
2022年,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面臨挑戰?!?023中國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中點明,“近年來各級政府雖然增加了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改善了辦學條件,但職業學校底子薄、歷史欠賬多,投入總量不足,辦學條件總體薄弱,仍然制約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從當年生均財政撥款水平來看,各職業院校獲得的資金差距變小,但各項數據總體表現也出現“滑鐵盧”。
2023年-2024年,高等職業教育繼續爬坡上坎,生均財政撥款水平各項數據均成上漲趨勢,一路坎坷,卻也前途光明。
但對各職校來說,高等職業教育生均撥款制度改革成為一個新的挑戰。
從前生均綜合定額是絕對主流,但如今,差異化撥款的理念已融入部分省份職業教育撥款政策,而且有著豐富的實踐形態。其中,既有考慮專業分檔的形式,亦包含學校層次、學生規模、生源構成、地區、“雙師型”教師占比、技能大賽和教學成果獎、就業競爭力、社會服務和辦學特色等諸多因素,形成了以專業為基礎綜合考慮多種因素的差異化生均撥款。
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曾作出預測,
隨著我國出生人口從2016年的1786萬迅速下降到2021年的1062萬,職業教育全日制在校生規模在2031年后面臨巨大的下行壓力,主要瞄準全日制在校生的職業教育差異化撥款機制將難以匹配這一時期的事業發展與改革需要。
因此,職業院校需下好“先手棋”,盡早了解同地區、同類型院校發展情況,方能知己知彼,早作規劃,在發展大盤中獲取更多的資源優勢。
各項關鍵指標已盡數整理在【2024年度職業院校質量年報完整版大數據包】,如有需要,只管拿走!
1、
2、
3、
4、
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