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孫跟孫子打架,我扇了外孫一巴掌,當晚就被女兒趕出了家門
“親有親規,長有長理。”
人這一輩子,不怕管錯,就怕沒規矩。可那天我為了所謂的“規矩”,扇了外孫一巴掌,結果當天晚上就被女兒趕出了家門。
我叫李春蘭,山東泰安人,今年六十二歲。
年輕時在糧油廠當勤雜工,丈夫早年去世,我一個人拉扯兒女長大。
如今兒子在濟南做工程承包,女兒李婉清嫁去了濰坊,是市里一家事業單位的檔案干部。
兩年前,婉清生了二胎,家里房小人多,她白天上班沒空帶孩子,就讓我過去照應。
我本以為是幫著看兩個孩子,結果這一住,就是整整兩年。
大孫子叫林子睿,是我兒子的兒子,八歲,調皮中帶點悶氣。
小外孫叫劉晨軒,是女兒家的孩子,六歲,聰明但脾氣倔。
那天是周末,我正做飯,客廳突然傳來一聲哭喊:“奶奶,他打我頭了!”
我沖出去一看,晨軒滿臉通紅,眼淚汪汪,手里抓著一塊掉在地上的積木;子睿卻站在沙發旁,眼神倔強。
我皺眉問:“怎么回事?”
晨軒搶著說:“他不讓我玩,就打我!”
子睿卻大聲頂回去:“我說了你別弄我的機器人,是你非要搶的!”
兩人吵成一團,我一時沒忍住,啪的一聲,扇了晨軒一巴掌:“你六歲了,不知道先問人家能不能玩嗎?”
那一刻,屋里安靜了幾秒。
晨軒瞪大眼睛,眼淚嘩地涌出來,掉頭跑向房間。
我還站在原地,想著再教訓兩句。
誰知,婉清忽然沖進來,聲音高得像炸雷:“媽,你剛剛干嘛了?”
我一怔:“我在教他規矩啊。”
她瞪著我:“你憑什么動手?他是你外孫,你扇得下手?”
我嘴巴張了張:“我不是故意的,他不懂事嘛……”
婉清怒不可遏:“子睿跟你一塊長大的,你對他百般疼愛,晨軒犯點錯你就動手?我兒子不是你用來比較的工具!”
她轉頭走進房間,又出來扔下一句話:“媽,你還是回老家吧。我們這兒不需要這種‘家法’。”
那晚我收拾衣物,坐在陽臺角落,眼淚止不住地流。
我不是沒錯,可也不是惡人。
我只是想讓孩子們明白,別人東西不能隨便搶,要懂得分寸。
回了老家,我種了些菜,偶爾去社區幫忙做飯。
鄰居問我:“你怎么一個人回來了?”
我苦笑:“打錯人,被趕出來了。”
三個月后,婉清打來電話,聲音低低的:“媽,晨軒那天在學校把別人的書撕了,被老師批評了,他還說‘奶奶不在,沒人說我’。”
我沒說話,她接著問:“你……還怪我嗎?”
我輕聲說:“我不怪你,我只是心疼那一巴掌,我打疼的不是他,是你心里的公平。”
那年冬天,我又回到了她家,但不再住,只是偶爾幫忙。
兩個孩子見我,爭著喊“奶奶”,晨軒還送我一只他畫的小烏龜,說:“奶奶,我不搶別人玩具了,你別走。”
我揉著他腦袋,笑了。
“打得疼是肉,偏得狠是心。”
家不是講權力的地方,是講道理的地方。
一碗水端不平,撒出去的淚就撿不回來。
正所謂:疼孫不忘外孫,教理更要講心分——親情若缺偏心,守門的就是傷心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