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韓國“剽竊”我們的傳統文化越來越多,不斷拿著發源于我們國家的傳統去申遺,隨著被“偷走”的文化傳承越來越多,我們國家早就坐不住了。
為了對付韓國的這種無恥行為,早在今年5月30日,我們就已經向聯合國提交了137項證據,直接給他們來個“一鍋端”,讓他們知道我們對于傳統文化的保護力度!
早在20年前,韓國就開始悄悄的偷走我們的傳統文化,2005年,他們就向聯合國提交申請,我們的端午節搖身一變成了他們口中的“江陵端午祭”,他們節日里的許多活動,和我們的端午節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在他們眼中,孔子都成了朝鮮民族祖先的后代,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權也是屬于他們的,連中醫都連帶著被他們改名成了“韓方”......
前兩年的時候,韓國在一處古代的寺廟遺址內發現了20枚古代錢幣和一尊“金銅多層小塔”,以為是自己國家的東西,結果經過鑒定之后,發現錢幣是都是北宋時期的。
他們不僅不斷的竊取我們的文化,還反過來“咬”我們一口,在韓國遺跡中發現的大量朝鮮王朝的文物,其中包含了1000多個漢字金屬活字和600多個韓文金屬活字,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
而韓國媒體表示這是韓國發現最早的韓文金屬活字,韓國民眾也開始“煽風點火”,反過來說“中國搶了韓國的文化”,不管是金屬印刷術還是漢字,都是韓國發明的,這種說法真是可笑。
連央媒人民資訊都有點看不下去了,直接表示:
本來最開始,我們是不太把這個“小丑”當一回事的,結果他們卻開始變本加厲的來找我們的“麻煩”。
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我國的文化遺產研究團隊直接收集了高達137項證據,全部送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進行審閱,而這場“歷史悠久的韓國文化”的鬧劇,馬上就要結束了。
估計是聯合國也看不下去韓國這樣的行為了,發現一點啥都想拿去申遺,只看自己有的東西,根本不去深究這種東西究竟是怎么來的。
聯合國這次也不再批準韓國的多項申遺計劃,而是拿出強硬態度,直接發函要求韓國必須在7月15日前提交詳細的材料說明,提供5項非遺的千年傳承依據。
其中最重要的幾項就是端午節、燈會傳統、木構技藝等,這些傳統文化習俗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深入老百姓的心中。
在湖北省的屈原故里,至今仍然保留著最濃厚的端午祭祀儀式:從迎神、祭神到送神,都是嚴格按照傳承了幾千年的古書《荊楚歲時記》上的相關記載。
人家好歹是“換湯不換藥”,而韓國的“江陵端午祭”真是連一點“藥”也不想換,舉辦時間都不改,祭祀儀式里的“山神祭”,供奉神位的布置、極品規格和我們國家的基本一樣。
現在,我們拿出了距今已經有2500年歷史的古籍《荊楚歲時記》《風土記》等古籍,再加上本土居民的影像檔案以及非遺傳承人的口述資料,多個鐵證加起來,勢必要為我們的端午節正名!
網友戲稱韓國為“泡菜國”,就是因為韓國的許多食堂都少不了泡菜,而他們也“厚臉皮”的抓緊拿去申遺。
在今年5月份的時候,他們竟然把本土化的大醬,醬油和辣椒醬等制作工藝申遺,稱這些工藝能夠追溯到公元638年,距今已經有了1500多年的歷史。
結果早在3000年多前的《周禮》中,就已經出現了醬油的記載,而在秦漢時期,我們的醬油釀造技術早已成熟,在舊遺址中,我們挖出了許多豆醬實物。
有網友評論表示:“他們真是又菜又愛玩,不過是我們最開始沒時間注意到他們而已,結果自己一個人玩的越來越嗨了。”
在多項文化申遺成功后,他們顯然不知道“天高地厚”了,連我們日常吃的餃子,都想要剽竊過去。
一家韓國公司,直接跳過我們,跑到美國去申請專利,而申請的專利居然是“餃子外觀”,他們上傳了14張各個角度的餃子照片,都知道誰和誰穿一條褲子,專利居然很快就申請下來了。
他們不僅將餃子的外形精確到毫米級別,甚至還專門建了一個模型。連餃子皮上的褶皺數量都做了硬性要求......
我們自己吃了幾千年的美食,到了這兩年不是我們的了?為了規避麻煩,我們還要盡量不去使用這種形狀?
據環球網報道表示:
這個消息一出,網友們直接炸開了鍋,有網友表示要不趕緊把餃子餡也申請了吧,也有網友表示有本事把所有形狀的都給申請了。
韓國無休止的試探完全觸碰了我們的“逆鱗”,不過他們這種行為已經不止出現在文化上面,為了體現出自己的“大”,他們的世界地圖是真的有點“離譜”。
韓國在“發明歷史”的道路上已經越走越遠了,是誰的東西那就是誰的,不管是通過哪種手段短暫的擁有,歸根結底還是要還給原本擁有的人。
現在,距離最后的期限只剩下了幾天時間,韓國想要拿出能夠推翻我們鐵證的證據,簡直比登天還難。
沒有一項一項的提出申請,就是想要一擊必勝,拿出一百多條證據,要遠比一條一條去爭辯要有力的多,這場韓國式的“文化鬧劇”,相信很快就會結束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