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劉小順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山西太原,這座浸潤著三千年時光的古城,像一部攤開的史書,街頭巷尾的青磚灰瓦里都藏著故事。作為山西的省會,它或許沒有西安、北京那般耀眼,卻憑著數不清的人文古跡與沉甸甸的歷史積淀,默默吸引著懂它的游人前來尋蹤。
前段時間我在太原游玩,剛從熱鬧的柳巷商業區拐進鼓樓街,視線就被街角一棟古舊的建筑牽住了。飛翹的檐角、斑駁的磚墻,明明身處市中心的喧囂里,卻透著一股與世隔絕的沉靜。走近了才發現,門口的石碑上赫然刻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唱經樓”,這名字聽著就帶著股文氣,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
唱經樓藏在鼓樓街中段,周圍是熙熙攘攘的商鋪和往來的人群,叫賣聲、腳步聲此起彼伏,唯獨它這一片,像被按下了靜音鍵。推開虛掩的木門,青石板鋪就的小院里,幾株老樹枝葉婆娑,陽光透過葉隙灑在地上,光影斑駁間,仿佛能聽見百年前的回聲。
同行的當地朋友告訴我,這樓可有來頭了。明朝那會兒,太原是山西的科舉重鎮,每逢放榜,新科進士的名次就會在這里當眾宣唱,尤其是“五經魁首”(科舉中五經考試的第一名)的名字,要在樓前高聲唱頌三遍,“唱經樓”的名字便由此而來。想象當年,這里該是何等熱鬧——中榜的舉子意氣風發,落第的書生黯然神傷,圍觀的百姓踮腳張望,樓前的石階上,不知印刻過多少人的悲歡。
如今現存的唱經樓,是歷經修繕后的模樣,正殿、春秋樓與通廊連在一起,從空中俯瞰,恰好是個“工”字,既有北方建筑的規整大氣,又藏著文人墨客的巧思。最難得的是,它是全國現存唯一一座唱經樓。曾有傳聞說南京也有一座,但早就湮沒在歷史里了,而且據考證,那座其實叫“懺經樓”,與太原這處專為科舉而生的古跡,有著本質的不同。
可這樣一處獨一無二的古跡,卻有些“養在深閨人未識”的落寞。明明就在市中心,步行可達,門口就是車水馬龍的大街,游客卻寥寥無幾。我在樓里轉了半小時,遇到的多是附近納涼的老人,鮮少見到舉著相機的外地游客,想來真是可惜——那些雕梁畫棟里藏著的科舉故事,那些磚石縫隙里滲著的文人風骨,本該被更多人看見。
站在唱經樓的石階上,望著遠處現代樓宇的玻璃幕墻,忽然懂了太原的魅力:它從不是那種一眼驚艷的城市,卻像一杯醇厚的老茶,得慢慢品。除了唱經樓,晉祠的千年古柏、雙塔寺的凌霄古塔、蒙山大佛的慈眉善目……每一處都在訴說著這座城的過往。
總有人說太原是“最沒存在感的省會”之一,可在我看來,這份“低調”恰恰是它的珍貴。它沒被過度商業化的洪流淹沒,還保留著歷史本來的模樣。對于喜歡人文的人來說,這里簡直是寶藏——你可以在老巷子里撞見明清的門樓,在菜市場旁發現民國的磚雕,這種不經意的邂逅,比任何網紅打卡點都更動人。
你去過太原旅游嗎?在這座“低調”的省會里,你有沒有遇到過讓你心頭一動的古跡?知道太原鼓樓街里藏著這樣一座“唱經樓”嗎?如果以后有機會,你還愿意去太原走走,聽聽那些被時光珍藏的故事嗎?歡迎留言聊聊你的想法哦!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態度的旅行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