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亂即定,水善不爭
阿彌跟五臺山弘愿老禪師說:《六祖壇經·頓漸品》第八品與《道德經·上善若水》第八章雖分屬佛道思想體系,但核心精神存在深度互證,尤其在“自然無為”“超越二元對立”及“利他無爭”等維度上相通相融。請您分述其要?
弘愿老禪師說阿彌啊,其核心思想互證:破除執念,回歸本然?。
? 《壇經》:頓漸不二,自性為本。?六祖慧能強調“法本一宗”“法無頓漸,人有利鈍”,否定神秀“住心觀凈,長坐不臥”的漸修法門,認為刻意求靜是“病非禪”,拘泥形式反失本心。他提出“心地無亂自性定”——真正的定慧源自心性本凈,無需外求。
“住心觀凈,是病非禪……心地無亂自性定,不增不減自金剛。”
《道德經》:上善若水,不爭無尤?。老子以水喻道:“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因其柔順、趨下、無私,故“幾于道”。水的“七善”(居善地、心善淵等)皆指向順應自然、無執無爭的智慧。
“夫唯不爭,故無尤。”因為不爭,不會招致別人的怨尤。
互證點?:二者均批判人為造作:六祖破“住心觀凈”的刻意修行,老子破“爭強好勝”的功利心;皆主張回歸本然狀態(自性清凈,水德自然),超越形式束縛。
? 修行路徑相通:無為而化,當下即是。?
? 《壇經》:直指心性,不落階次?。六祖的戒定慧“接最上乘人”:“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本質是自性起用,非外在規范。若悟自性,“無一法可得,方能建立萬法”。
《道德經》:動善其時,無為而治?。
水的“動善時”“事善能”強調因勢利導、應機而動,如治國需“政善治”——尊重規律而非強為。
互證點?:六祖的“隨方解縛”(靈活破除執念)與水的“避礙通?!保槃萘魈剩┙灾鲝堊匀粦?;
“不立菩提涅槃”與“無為而治”,均否定僵化目標,注重當下本然。終極境界的契合:無我利他,圓融自在?。
《壇經》:無我即見性?。志誠禪師悟道后云:“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現前”,放下人為造作,方契本心。六祖指出,見性者“去來自由,無滯無礙”,因已消融對立。
《道德經》:無私成其私?。“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利他反而成就自身永恒,如天地“不自生故能長生”。
互證點?:六祖的“無一法可得”與老子的“不爭”,皆通過消解小我執念(功利,法執),通達無礙境界;利他(水善利萬物,佛法度眾生)的本質是打破“我-他”分別,回歸萬物一體。
? 阿彌結語:兩文本共同揭示:佛道互補的生命智慧?。破形式執著?:禪修不拘坐臥,行道不拒卑下;重當下本然?:自性本自具足,善德如水流淌;達無我圓融?:利他即利己,不爭故無尤。
如同水映虛空,禪心與道性本是一體兩面,皆指向超越對立的自在之境。
上善若水,不爭無為;自性無非、無癡、無亂,念念般若觀照,常離法相,自由自在。阿彌為一切眾生祈福:南無阿祖太上老君!阿彌陀佛!六時吉祥!阿觀自在,日日好日!行善積德,越來越好!南無阿彌陀佛,一切變得越來越好!但愿一切如君所愿!摩訶般若波羅蜜多!阿觀自在,菩提薩婆訶!阿觀自在,南無觀音觀自在菩薩!南無觀音觀自在菩薩!………
(李松陽2025公歷0713《非常財富》第02966篇 壇經八·老子八 阿彌聞道第1126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