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大學里教打寶劍的專業嗎?在浙江龍泉,還真有這么個稀罕事兒。全國就獨一份,專門教年輕人學鑄劍,聽起來像武俠小說里的情節,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的。
這個專業藏在龍泉青瓷寶劍技師學院里,學校里叫“刀劍工藝專業”。說起來,龍泉寶劍可是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當年歐冶子在這兒采鐵英、取寒泉,煉出“龍淵”“泰阿”那些名劍的傳說,老輩人都能說上幾段。這個手藝是國家級的非遺,但在前些年的時候,差點斷了檔——老鑄劍師越來越少,年輕人又不愛學,眼看就要慢慢沒有了。2010年,學校干脆開設了這個專業,就是為了把老祖宗的手藝接過來。
學校剛開始招學生,一年就收30個,還全是男生。畢竟鑄劍這活兒,光掄那四五斤重的大錘就夠受的,燒紅的鐵坯要反復鍛打,力度、角度差一點都不行,沒點力氣和耐心真扛不住。后來到2022年,專業分了三個方向,不光教做劍,還教設計和營銷,招生也擴到120人左右,連女生也能來學了。
學習這個專業,不用掏學費,實打實免費學手藝。課程聽著簡單,其實門道多著呢。先得知道寶劍的來龍去脈,哪個朝代的劍有啥特點,背后有啥故事;然后從選材料開始練,不光是老法子用的鋼材,新的合金材料也得懂;接著是燒火、鍛打、淬火,每一步都需要練上千遍——淬火時溫度差一度,劍的硬度就差遠了;最后還要學雕刻,拿鋼鑿在劍身上刻七星、飛龍,再澆上銅水,鏟平磨光,圖案才能亮閃閃不褪色。現在還加了數控設備,手工打磨夠細膩,機器輔助效率更高,老手藝和新科技就這么湊到了一塊兒。
讓人感到意外的是:班里的女生,掄起大錘來一點不含糊。以前總覺得鑄劍是老爺們的活兒,可這些小姑,天天跟鐵坯、火星打交道,手上磨出繭子也不吭聲,做出來的劍又漂亮又鋒利,比男生的作品還多幾分巧思。有回學校展出學生作品,好獲獎的寶劍,都是女生做的。
娘們
幾把
這個專業,辛苦是真辛苦,可畢業后的出路實在讓人眼饞。教他們的葉宗龍老師說,孩子們基本都能找到滿意的活兒,剛畢業月薪就有六千,手藝好的尖子生,一個月的收入接近快兩萬。有的學生進了老字號劍鋪,專門做高端定制;有的去搞文創,把劍的紋樣做成飾品、擺件,照樣賣得火。
這事兒傳開后,網上議論不少。有網友說:“現在年輕人要么擠破頭學計算機,要么考公考研,愿意沉下心學這種老手藝的太少了,這專業能留住人,比啥都強。”也有人算經濟賬:“免費學三年,出來就有穩定工作,比讀個普通本科找不到對口工作強多了,這才是靠譜的職業教育。”
還有人關注女生學鑄劍:“打破偏見了!誰說女生不能打鐵?能吃苦、有耐心,說不定比男生更適合做精細活兒,這才是真正的‘巾幗不讓須眉’。”也有網友想起非遺傳承:“以前總說非遺要保護,光喊口號沒用,得有年輕人愿意學、能靠這手藝吃飯才行,這專業算是把根留住了。”
不過也有不同聲音,有人擔心:“會不會為了賺錢丟了老法子?畢竟機器做得快,手工慢還累。”但更多人覺得:“只要核心手藝沒丟,用點新工具提高效率不是壞事,老祖宗的智慧,也得跟得上時代才能活下去。”
說到底,這個“冷門”專業能火起來,不是沒道理的。免費學技術,畢業有飯吃,還能把老祖宗的寶貝傳下去,對年輕人來說,是條踏實的路。現在的職業教育,不一定非要追著熱門跑,像這樣找到自己的特色,把傳統手藝變成能安身立命的本事,既保住了文化的根,又給年輕人指了條明路,其實是件挺了不起的事兒。老手藝在00后手里活起來,這本身就是最動人的傳承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