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縱橫家”憑借一張巧嘴,竟能讓兩國同時“買單”。
戰國,分裂與爭斗成了主旋律。周王室作為天下共主的地位早已名存實亡,最終分裂成東周公國與西周公國兩個小國。
兩國雖同根同源,卻劍拔弩張。東周公國地處洛水下游,土地肥沃,但種植水稻離不開上游的水源,而上游的洛河水壩恰恰被西周公國牢牢控制。
東周國君絞盡腦汁想緩解糧食危機,決定大力推廣水稻種植。可灌溉水源掌控在西周手中,東周國君派人求水卻被無情拒絕。
毫無水源,水稻種植計劃自然泡湯。東周國君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卻束手無策。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蘇子登場了。這位縱橫家,雖然出身普通,卻靠一張能言善辯的嘴,馳騁戰國間。
他見東周國君眉頭緊鎖,便拍著胸脯保證:“讓我去試試,定能讓西周開閘放水。”東周國君將信將疑,只能死馬當活馬醫,派他前往交涉。
蘇子來到西周,非但沒以東周使者的身份出現,反倒以私人身份拜會西周國君。在宴席上,他裝作閑聊般地問起洛河水壩的事。
西周國君得意洋洋地說:“東周想種水稻?我偏不放水,餓死他們!”蘇子聽后,煞有介事地搖頭嘆息:“國君啊,您這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東周沒種水稻,全改種麥子了。
您不放水,反倒成全了他們的麥田大豐收。”
這一番話讓西周國君面露驚愕,趕忙追問該怎么辦。蘇子假意沉思,緩緩道:“依我看,您倒不如放水,把他們的麥田淹了。
他們損失慘重后,明年定會改種水稻。到時候,您再斷水,便能讓他們兩年絕收,百姓怨聲載道,東周必定臣服于您。”
西周國君聽得連連點頭,當即下令開閘放水。
水源來了,東周國君滿心歡喜,重賞了蘇子。西周國君也覺得自己占了便宜,同樣給予厚禮。
蘇子兩頭得利,轉身便離開了這片是非之地。可他走后,兩國的矛盾卻因此埋下了更深的隱患。
縱橫家的精妙之處,就在于他們總能利用信息差和人心的猜疑。東周認為西周開閘是釋放善意,便放松了警惕,來年開始大面積種植水稻。
可西周卻認定東周是為了反制自己才種水稻,第二年果然斷水。東周的勞動成果付之東流,內心憤怒,西周也愈發防備,雙方的敵意再度升級。
可以想見,接下來的日子里,兩國的沖突只會越發激烈。
這一場看似簡單的“求水”風波,實際上折射出戰國時期的復雜局勢。周王室衰落后,列國紛爭不斷,弱肉強食的規則成為常態。
在這樣的背景下,縱橫家們憑借敏銳的洞察力和高超的游說技巧,在諸侯之間游走,挑動矛盾,制造混亂,從而獲取私利。
蘇子的成功,背后有時代的深刻烙印。當時,信息傳遞不暢,諸侯之間彼此猜忌,縱橫家恰好能利用這種局面攪渾水。
正如孟子所言:“縱橫家一怒,諸侯畏之;安居,天下太平。”他們靠的并不是強大的軍隊,而是對局勢的精準把控。
然而,這種策略注定是短視的。混亂的局面固然能帶來一時的利益,卻無法長久維系。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隨著秦國的強大和天下的逐漸統一,列國之間的制衡被打破,縱橫家的生存空間也隨之消失。蘇子這樣的縱橫家,終究只能成為歷史長河中的一簇浪花,雖一時絢爛,卻難以持久。
參考資料:[《戰國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