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一場看似普通的外交午宴在白宮悄然上演,卻因臺上臺下的種種細節,引發全球輿論廣泛關注。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接見了加蓬、利比里亞、幾內亞比紹、毛里塔尼亞和塞內加爾五國元首,試圖通過一場精心編排的“非洲資源秀”,為即將到來的中美新一輪談判預熱鋪路。
外界原以為這會是一場“高規格”“大格局”的外交合作展示,卻沒想到現場頻頻出現尷尬場景。特朗普對非洲領導人的不耐煩、對常識的無知、對外交禮儀的漠視,讓這場原本旨在“抗衡中俄影響力”的會談,變成了外交事故現場。
午餐剛開始,特朗普邀請各國元首依次發言。毛里塔尼亞總統加茲瓦尼講話尚未結束,特朗普就頻頻做出手勢催促,加之不斷打斷發言,令場面一度冷場。
幾內亞比紹總統恩巴洛剛開口介紹國家與自己姓名,便被特朗普要求“簡短介紹即可”,一分鐘不到就被迫結束發言。其他幾位總統的時間也被壓縮至不足五分鐘,外交場合之失禮,可謂罕見。
更令人咋舌的,是特朗普在聽利比里亞總統博阿凱演講時,竟然滿臉驚訝地問道:“你英語說得真好,是在哪學的?”全場氣氛立刻凝固,因為英語自1847年利比里亞建國以來就是官方語言,而這個國家的建立恰恰與美國解放黑奴密切相關。
這位美國總統的提問,暴露出他對非洲歷史和國情的無知,也揭示出其背后根深蒂固的殖民思維。
視頻畫面顯示,博阿凱當時神情尷尬,僅以含糊的微笑回應,肢體語言中透露出明顯不適。非洲網友在社交媒體上諷刺道:“下次是不是要夸法國總統法語說得好?”美國國內眾議員克羅克特更是直言:“特朗普從不放過表現種族主義的機會。”
這場外交鬧劇的背后,是特朗普政府對非洲資源的新一輪覬覦。美國一面砍掉對非洲的援助項目,如關閉國際開發署,另一面又打著“貿易替代援助”的旗號大張旗鼓拉攏資源豐富的非洲國家。
五國之中,錳、鐵礦石、鈷、鋰、黃金等關鍵礦產資源儲量驚人,正是特朗普急于掌握的“戰略命脈”。
特朗普在會中多次聲稱,“美國對非洲的待遇遠勝中國”,企圖打造一個“更可靠、更慷慨”的合作伙伴形象。
可現實卻是,中國已經在非洲修建了大量基礎設施,幫助利比里亞建設醫院,為幾內亞比紹修建高速公路,在塞內加爾打造深水港口,中非合作成果落地有聲。而美國,至今未在非洲大陸實現一條完整的高速公路建設,也鮮有重大民生項目落地。
特朗普的“礦產外交”背后,還隱藏著更深一層的圖謀。剛果(金)作為全球最大的鈷礦出口國,近來在美國的撮合下與盧旺達簽署和平協議,并在附錄中承諾“優先向美企開放關鍵礦產開發權”。
這一動作直接削弱了中國在鈷礦領域的優勢。剛果(金)目前鈷產量占全球近七成,其中約80%的開采權由中資企業掌控。美國此舉意在切斷中國在新能源、電池制造及高端材料領域的原材料供應鏈。
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鋰電池正極材料的核心元素,鈷決定了電池的能量密度和使用壽命。它不僅是新能源汽車的動力源泉,也是航空發動機等高端裝備不可替代的材料。
當特朗普高調宣稱要“讓制造業回流美國”,卻苦于沒有掌握關鍵原材料供應能力,這場對非洲的“外交攻勢”就顯得別有用心。
美國政界內部也早已看穿特朗普的算盤。《紐約時報》直言,特朗普此舉并不是為了發展非洲,而是為了搶占戰略資源,削弱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
美媒《驅動》網站更揭露,特朗普政府正醞釀一項對外礦產戰略,計劃通過一系列貿易安排和政治施壓,從中方掌控的資源國家中“奪回控制權”。
一邊是口口聲聲的“合作共贏”,一邊卻是赤裸裸的資源掠奪。特朗普這一套“掛羊頭賣狗肉”的操作,非洲國家早已看得一清二楚。加蓬總統恩圭馬在會中毫不客氣地回應道:“我們不是窮國,如果你們不投資,別國自然會填補空白。”
特朗普的拉攏并未獲得非洲國家的廣泛歡迎。利比里亞、毛里塔尼亞等國領導人雖然出現在白宮,但從現場互動來看,多數國家表現得非常克制,既不高調贊美,也未明確表態支持。
這場會議,更像是特朗普為即將到來的中美談判“備貨”的一環,是一出典型的政治秀,而非真正的外交合作。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在非洲的足跡已經深度扎根,不僅在基礎建設上投入巨大,還在教育、醫療、農業等民生領域持續發力。
中國外長連續35年新年首訪非洲,體現出中非友好合作的延續性與穩定性。與之相比,特朗普任內一次未訪非洲,出訪意愿更是在會中表示“未來可能考慮前往”,連個確切時間表都沒有。
美國對非洲的態度,從不缺口頭承諾,但始終缺乏實際行動。今天的非洲,早已不是過去那個任人擺布的“資源倉庫”,而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合作共同體。他們有更強的判斷力,也有更清晰的戰略選擇。尊重與平等,才是合作的基礎。
特朗普此舉也映射出中美之間競爭的新動向。從科技、貿易、金融,再到資源、外交、產業鏈布局,美國正在試圖從多個角度圍堵中國的發展路徑。
尤其是在關鍵原材料領域,美國的焦慮感越來越強烈。特朗普政府深知,如果無法切斷中國對礦產資源的掌控,就難以在未來新一輪工業革命中占據主動。
這一輪外交動作,也為即將舉行的中美第三輪談判埋下伏筆。中方代表已經明確表態,中美之間的競爭不是零和博弈,而應該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合作共贏。中國駐美大使謝鋒在“鼓嶺緣”活動上也指出,窮兵黷武從來換不來和平,冷戰、熱戰、關稅戰都沒有贏家。
特朗普政府若還沉迷于“圍堵中國”的舊思維,只能在孤立中逐漸失去話語權。構建新型國際關系,不能靠壓制對手,而要靠共同發展。
非洲不是誰的附庸,它有自己的判斷力和價值觀。中國以真誠、務實、共贏的態度贏得了非洲的信任,而美國若想真正參與非洲發展,恐怕要先從放下傲慢開始。
這場白宮五國會晤,表面上是一次外交接待,實則是一場全球資源博弈的縮影。特朗普的一舉一動,透露出美國對中國的戰略焦慮,也折射出全球格局中的力量重塑。
未來十年,全球能源、礦產、科技與產業鏈的博弈將愈演愈烈。誰能掌握資源,誰就能把握未來。而中國,早已走在前面。真正的競爭力,不在于誰喊得更響,而在于誰做得更多,誰更值得信賴。
非洲已經在用腳投票。世界,也在重新排序信任的坐標。這場有關礦產的外交游戲,誰是真朋友,誰是假合作,時間會說話。
信息來源:
[1]美“小型非洲峰會”談關鍵礦產,特朗普:希望拓寬在非獲得關鍵礦產渠道 環球網
[2]特朗普會晤非洲五國領導人 稱美對非“從援助轉貿易” 央視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