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被同學取了外號,他很郁悶,覺得他們在諷刺他。
但是我們聊了一會之后,他突然說:
“唉呀,其實是我在諷刺他們。”
那一瞬間,我又見證了“轉念”是有多神奇。
難怪菜根譚里面會說,“苦樂無二境,迷悟非兩心”,只在一轉念間耳。
事情是這樣的,今天早上出門前呢,在換衣服,小核桃說,媽媽,有同學給我取外號,我覺得很郁悶。
這事兒他提過好幾遍,感覺對他是有些影響的。
我打算跟他聊一聊。
參考的是這幾年一直在學的轉念技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念之轉》這本書。
我就問他:所以你覺得生氣,是因為……?
他說,“我覺得生氣,是因為有同學諷刺我。”
我:“這是真的嗎?”
他:“當然啊。”
我:“你確定是真的嗎?”
他:“是的。”
好,到這里,是在做一些念頭松土,幫我們在認定的念頭上駐足一會兒。你可以理解為,健身前的熱身動作。
繼續。
我:“有這樣的想法的你,是一種什么狀態?”
他:“生氣,煩躁,不開心。”
我:“你會有什么身體反應呢?”
他:“想在床上打滾。”(這里是在幫助他感知自己的情緒)
我:“那有這樣的念頭的你,會對別人怎么樣?”
他:“我不太會對別人有什么不一樣哎。”
我:“嗯,你的確不太向外發泄。那有這樣念頭的你,會對自己怎么樣?”
他:”有點煩躁,為什么自己有這樣的名字,會被人起外號。“
我:“如果沒有這樣的念頭,你會是什么狀態?”
他:”很平靜,跟同學正常玩耍,也不會一想到這個就不高興,會很喜歡自己的名字吧。“
好,到這里,是看到念頭對自己的情緒的影響,對自己和他人關系的影響。
只有真正意識到它正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傷害,我們才會有足夠的意愿去面對它,改變它。
如果一上來就跟孩子說,哎呀,不要這樣想,別人不是這個意思。
心雖然是好心,方式上,孩子會感受到指責,溫和一些的孩子會覺得是不是自己想多了,自己錯怪別人了。
性格強一些的孩子會跟你爭論,對方就是這個意思。
因為我們之所以會受傷,就是因為把念頭當作事實。
要松動,需要時間。
接下來,就是轉化念頭。
這里有一個小tips,是主語轉化或者是狀態轉化。
我們經常在家玩轉念,所以他一下子就抓到了:
我很生氣,是因為同學諷刺我。——我很生氣,是因為我在諷刺自己。
乍一聽特別離譜,甚至有點PUA對吧。
別著急,我們停留在這個地方,呆了會兒。
”我忽然想到了什么問他,你記不記得,有一次我在網上被罵了,垂頭喪氣的。
你跟我說,如果有人給你一樣東西,你接過來,那個東西就在你手里。但是你不接,那個東西就不會到你手里。那次你對我的幫助很大。“
他說,“對哦,如果別人諷刺我,我不去接收,那這個諷刺就不會到我這里。妙啊。”
小朋友比較容易轉念,因為他們根深蒂固的信念沒那么多。
不像我們成人,三十多年來,每天都在給自己的念頭添磚加瓦。
我感覺到他有點輕松。
我說,”那我們再玩一玩,還有別的轉化方式嗎?“
他小腦袋一轉:”我很生氣,因為同學在諷刺我。轉化成,是我在諷刺他們。“
我:”哎,好厲害,竟來了一個兩重轉化。你有什么例子,能說明,是你在諷刺他們嗎?“
他說:”有啊!我心里會覺得,給別人起外號,就是很沒品的行為,是很沒禮貌的行為,這不就是我在內心里諷刺他們嗎。“
我們被自己散發出去的念頭,給傷害了。
他人不過是鏡子,照見的始終是你自己的選擇。
我問他,”現在你什么感覺?“
他不回答我,感覺自己在品味。
然后我就去上班了,有一種,一起給頭腦做了一次肌肉拉伸的感覺。
哲學家說:”真正的改變始于覺察——當你不再成為自己念頭的奴隸,世界便無法傷害你。“
心理學家說:”你不是你經歷的事情,而是你選擇成為的樣子。情緒不是外界的箭矢,而是你親手編織的羅網——解開它,只需一個念頭的轉向。”
佛說:”外辱如風過山崗,不執不拒,方知傷害本無主。”
小朋友,祝你童心常在,祝你自由自在。
點分享,讓美好的能量流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