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曾有為
來源 | 品牌觀察官(ID:pinpaigcguan)
引言:金黃色葡萄球菌超標2000倍、現場十余只蟑螂橫行、60多名字節跳動員工集體送醫……這是中國餐飲網紅品牌云海肴在新加坡的真實寫照。
“國潮中餐”的排隊神話
結果卻是集體中毒
2019年,云海肴將云南的美味帶到了新加坡樟宜機場,開業當天,食客們的排隊長龍足足延伸了50米。
它的成功,證明了“國潮”不僅是個概念,更是一種趨勢。
然而,幾年后,情況發生了變化。
2024年7月30日,字節跳動的新加坡辦公室食堂發生了集體食物中毒事件:云海肴供應的午餐讓130名員工集體中招,出現了急性腸胃炎的癥狀。
60多名員工被緊急送醫,17輛救護車來回穿梭,造成了嚴重的公共衛生事件。
面對這種情況,食客們的失望和不滿顯而易見。
這不僅讓人感到生理上的不適,也對品牌產生了嚴重的信任危機。
金黃色葡萄球菌超標2000倍
活蟑螂爬出塑料墊
當新加坡食品局的調查結果公布時,十分讓人震驚。
云海肴的爆炒雞丁被檢測出金黃色葡萄球菌含量高達20萬CFU/g,居然超出了法定標準2000倍!
這種細菌能在幾小時內讓人感到劇烈的腹痛、嘔吐和腹瀉。
而這只是冰山一角。
在同一天的衛生突檢中,新加坡的執法人員還在云海肴位于納福城的分店里,翻出了10多只活蟑螂,這也加劇了公眾對餐廳衛生問題的關注。
短短48小時,云海肴從一個餐飲品牌的“金字招牌”,瞬間變成了食品安全丑聞的代名詞。
而云海肴的食品安全問題并非個例。
在香港,蜜雪冰城也曾經因為食品安全問題遭遇處罰。
6月9日,香港的食物安全中心發布消息,沙田好運中心的蜜雪冰城店鋪因為冰凍甜點樣本的大腸菌群含量和總含菌量超出法定上限,涉及公共衛生問題。
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們,不管是國內還是海外,餐飲品牌必須嚴格遵守食品安全規定,否則將面臨嚴重的信任危機和法律后果。
當場認罪收下罰單
真正的代價卻是口碑雪崩
7月2日,新加坡國家法院的法槌敲下,云海肴的CEO呂志韜當庭認罪,承認公司違反了《食品銷售法》和《公共衛生條例》。
法院判決云海肴公司面臨最高5000新元(約合2.8萬人民幣)的罰款。
這一罰款雖然相對較小,但對于依賴消費者信任的餐飲品牌來說,真正的代價是口碑的崩塌。
餐飲行業最昂貴的“裝修費”不是花在店面設計和燈光布置上的,而是應該花在每一位顧客心中的“信任度”上。
另一個類似的例子發生在2017年8月,新加坡的海底撈門店在檢查中發現員工在處理食物時沒有佩戴手套,違反了當地衛生法規。
雖然這只是個小失誤,但新加坡的監管部門還是對他們進行了罰款,甚至暫時吊銷營業執照。
因此食品安全事件不僅影響了短期的經濟損失,更對品牌的聲譽造成了長期的負面影響。
供應鏈短板被撕開
東南亞布局難再風生水起
云海肴選擇新加坡作為它國際化擴張的第一站,其實并不讓人意外。
新加坡作為東南亞的商業和貿易中心,一直都是很多品牌進入其他東南亞市場的跳板。
不管是地理位置、基礎設施,還是市場環境,都讓這里成為中國餐飲品牌擴展的理想選擇。
云海肴也正是憑借這一點,早早地把新加坡作為它出海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設立了多家門店并迅速積累了一批忠實客戶。
然而,2024年這場食物中毒事件的爆發,卻將它曾經精心構建的海外“城堡”打得支離破碎,供應鏈的短板被無情地撕開。
為了還原地道的云南風味,云海肴一直不得不依賴從中國空運過來的調料和部分蔬菜,每一道傳統的云南菜肴,背后都離不開那些獨特的香料和配料,這些是新加坡市場無法提供的。
因此,云海肴只能通過高成本的空運將這些原料從中國帶到新加坡,確保菜肴的正宗味道。
然而,正是這個供應鏈的安排,讓它暴露出了巨大隱患,空運的高成本意味著云海肴的每道菜都承受著極高的價格壓力,而一旦中途出現供應鏈中斷或質量問題,所帶來的影響幾乎是毀滅性的。
與此同時,云海肴還依賴新加坡本地采購肉類,然而,這一環節的監管要求嚴格,流程復雜。
每批肉類都得通過繁瑣的檢疫和審批流程,而且新加坡的食品安全標準非常嚴格。
為了確保這些肉類符合要求,云海肴在采購和儲存上得格外小心,一點疏忽就可能引發食品安全問題。
這次事件,也再次印證了業內專家早就指出的一個事實:中餐出海最大的難題在于供應鏈的標準化。
不同國家的食品標準和規定各不相同,如何確保從食材采購到最后上桌的每一環節都符合當地的法律和衛生要求,成了所有跨國餐飲品牌不得不面對的一大挑戰。
云海肴在新加坡的翻車,毫無疑問給那些想在東南亞市場擴展的中國餐飲品牌敲響了警鐘,供應鏈管理上的疏漏,遠比任何菜肴的味道都要致命。
這次丑聞不僅會影響云海肴在新加坡的運營,可能還會對它未來在其他東南亞國家的擴張造成深遠影響。
云海肴的這次失敗,無疑讓許多潛在的合作伙伴對“國潮餐飲”的海外拓展充滿了疑慮。
國內也屢次被罰
這不僅是異國的翻車現場
實際上,云海肴的食品安全問題并非首次爆發,它在國內的記錄同樣不容忽視。
早在2022年、2023年,北京多家云海肴門店就因為食品貯存違規問題被相關監管部門點名批評。
問題的根源很簡單:云海肴在食品存儲和管理上的把控不力,導致食材過期、儲存不當等問題多次出現。
然而盡管云海肴在國內市場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負面記錄,但它依然急匆匆地將“云南味”打包出海,試圖用更大的市場來掩蓋國內問題。
其實,云海肴的“出海”計劃并不是一場全新的戰略,而是在國內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的情況下,試圖尋找一條新的盈利路徑。
這種急功近利的行為反映出它對自身食品安全管理問題的忽視。
國內的處罰、警告、甚至消費者的投訴都沒能讓云海肴真正反思,反而匆忙地將“云南味”推向了海外市場。
這場看似華麗的出海,表面上是品牌進軍國際市場的成功,但實際上它是踩著一堆尚未消化的老問題繼續向前。
它為了擴大影響力,卻忽視了自己最基礎的管理問題,最終卻不得不為此付出更大的代價:不僅在新加坡市場受挫,甚至連品牌的基礎信譽都在崩塌。
云海肴的這次失敗,實際上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一次必然的“翻車”現場。我們要知道的是:僅僅依靠市場擴展和品牌包裝,而忽視最基本的食品安全和管理,最終只會讓品牌聲譽深陷泥潭,甚至徹底“翻車”。
從曾經排隊50米的云南餐廳,到如今被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蟑螂占據頭條,云海肴的這場海外翻車遠遠不止一張5000新元的罰單那么簡單。
這場事故的影響,遠超一筆罰款,遠超短期的經濟損失。
它讓人深刻反思:在品牌擴展的道路上,口味和故事固然重要,但沒有扎實的內功,所有的美好都會顯得空洞不堪。
云海肴的這次失敗告訴我們,任何一家餐飲品牌,無論它多么具有市場吸引力,如果沒有建立起嚴格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最終的結局可能就是一地雞毛,品牌形象和消費者信任徹底崩塌。
這不僅是云海肴的警示,也是所有“國潮”品牌的警鐘。
你還會去吃云海肴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