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場天水幼兒園鉛中毒事件獲得廣泛關注。在日常生活里,餐具是我們每日都要接觸的物件。然而,你可曾知曉,一些看似平常的餐具背后,或許潛藏著嚴重的健康威脅?特別是那些顏色艷麗、圖案精美的餐具,極有可能使用了工業顏料,而這類顏料是嚴禁用于直接接觸食物的家用容器的。
工業顏料的危害
工業顏料一般應用于非食品接觸的工業產品,像建筑材料、汽車涂料等領域。為了實現特定的顏色、穩定性并控制成本,它們常常含有高濃度的有毒重金屬,例如鉛、鎘、汞、鉻、砷等。當這些重金屬接觸到食物,尤其是盛裝酸性、高溫或油脂類食物時,很容易遷移(溶出)到食物和飲品當中。長期攝入低劑量的這些重金屬,會在人體內蓄積,對神經系統(特別是兒童的智力發育)、腎臟、骨骼、造血系統、生殖系統等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甚至可能致癌。
除了重金屬,工業顏料還可能含有增塑劑、穩定劑、溶劑殘留、芳香胺等有害化學物質。這些物質在接觸食物時,同樣可能遷移出來,帶來內分泌干擾、生殖毒性、致癌等風險。
問題產生的原因
1. 成本因素:食品級顏料(諸如符合相關標準的陶瓷釉料、玻璃色釉、符合GB 9685的塑料用著色劑等)的成本遠遠高于普通工業顏料。一些不法生產商為了獲取暴利,不惜冒險違規使用。
2. 監管難題:市場監管存在一定盲區,檢測成本較高,違法者可能會通過隱蔽手段(比如只在接觸食物的內層薄薄涂抹一層食品級顏料,外層則使用工業顏料)來逃避檢查。
3. 信息不對稱:普通消費者很難辨別產品是否使用了合規的食品接觸材料。
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如何正確挑選安全、健康的餐具。
1. 選擇正規渠道與品牌:盡量在信譽良好的大型商場、超市或者品牌官方渠道進行購買。知名品牌通常更重視聲譽和合規經營。
2. 查看標識說明:
留意產品標簽或說明書上是否有“食品接觸用”“符合GB 4806.X標準”等字樣。 查看是否標注生產廠家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信息,避免購買“三無”產品。 對于陶瓷、搪瓷制品,注意是否有“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標識。優先選擇釉下彩或釉中彩,其顏料被釉層覆蓋,遷移風險更低。謹慎選擇內壁有鮮艷彩繪的釉上彩餐具,尤其要避免接觸食物部位有彩繪。
3. 避開鮮艷低價產品:對顏色格外鮮艷(特別是大紅、大綠、深黃、深藍等)且價格明顯低于市場均價的產品保持警惕。過于鮮艷的顏色往往需要重金屬來顯色。檢查氣味外觀:新購買的食器若有刺鼻異味,應謹慎使用。同時檢查表面涂層是否均勻,有無起泡、脫落、裂紋等情況。
5. 使用前處理:對于新購置的陶瓷、玻璃、塑料食器,可以用食醋加水煮沸一段時間,或者用溫水長時間浸泡清洗,這樣有助于溶出部分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質,但這并不能替代購買合規產品。 關注權威信息:留意市場監管部門發布的抽檢信息和消費警示。重視兒童用品:兒童餐具、水杯等更要嚴格把關,選擇信譽良好的大品牌,并且優先挑選簡單、素雅設計的產品,以減少顏料使用面積。
附:釉下彩和釉中彩的區別
在選購陶瓷餐具時,了解釉下彩和釉中彩的差異也頗為關鍵。釉下彩:在素坯(未施釉的胎體)上繪制圖案,隨后覆蓋一層透明釉或其他淺色釉,再經過高溫(1200℃ - 1400℃)一次性燒成。其色彩相對沉穩、含蓄,常見青花、釉里紅等傳統風格,圖案表面光滑無凹凸感。由于顏料被釉層密封,所以耐磨、耐刮、不易褪色,安全性更高,適合日常高頻使用以及接觸食物的餐具。釉中彩:在已施釉的素胎上繪制彩繪,接著經過高溫(1060℃ - 1250℃)燒制,使彩料滲入釉內,冷卻后釉面封閉。色彩更為鮮艷,層次感豐富,視覺效果明快。同樣具備較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蝕性,但相比釉下彩稍顯遜色。適合追求視覺華麗與明快,且對色彩表現有較高要求的用戶。
將工業顏料用于家用食物容器,是嚴重的食品安全隱患。消費者務必提高警惕,通過選擇正規渠道、查看合規標識、避開可疑外觀和價格的產品等方式,來保障自身健康。同時,市場監管部門也需加強源頭治理、生產環節監管以及流通領域抽查,嚴厲打擊此類違法行為,守住食品接觸材料的安全底線。我們絕不能為了追求低廉價格或花哨外觀,而犧牲健康與安全。購買符合國家標準的食品接觸材料制品,是守護自己和家人健康的重要舉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