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晨報的報道,最近一家公司研發了一款可以對電動自行車進行雷達測速和抓拍的設備。
于是許多電動車主看到后,心里就不免有些害怕:
“以后騎電動車也要被拍超速了?攝像頭對著拍,我的臉和行蹤是不是全暴露了?” “這設備真要普及,騎個車都得提心吊膽了?”
網友的擔憂主要集中在兩點:隱私泄露風險和執法尺度問題。有人支持嚴管亂象,也有人覺得對電動車過于嚴苛。
當然了,最關鍵最關鍵的原因,還是害怕自己騎電動自行車的違章行為被交警發現,或者說,害怕自己騎電動自行車超速時候被發現。
那么,這個設備究竟拍什么?隱私真會泄露嗎?
面對廣泛關注和疑慮,研發該設備的深圳某電子公司劉經理向瀟湘晨報記者詳細解釋了設備的原理和目的。
劉經理強調,該設備的核心功能是針對車輛本身,而非個人面部識別。
“設備主要抓拍電動車車牌和實時車速,”劉經理解釋道,“在畫面中,人的五官占比非常小,完全無法清晰識別,隱私泄露的擔憂是多慮了?!?/p>
至于有網友擔心的“行程被完整記錄”,劉經理也予以否認:“設備只在特定路段安裝部署,比如事故高發或違規嚴重的區域,并非覆蓋所有道路。其數據主要用于特定情況下的證據固定,而非追蹤個人日常軌跡?!?/p>
02 為何研發?初衷何在?
劉經理表示,當前設備仍處于宣傳階段,尚未投入批量生產。研發的首要目標是輔助交通管理,查找違規行為。
“我們觀察到不少電動車違規駛入快車道、機動車道,安全隱患極大?!眲⒔浝黻U述初衷,“這類設備未來主要面向交警、路政等職能部門,為他們提供更有效的技術手段去識別和取證違規行為,尤其是在涉及無牌電動車或車速過快引發事故時,可作為關鍵證據鏈的一部分?!?/p>
換言之,設備的設計初衷是提升特定場景下的執法效率和事故責任認定。
至于為何一項旨在規范交通的技術會引發如此大的爭議?背后折射的焦慮其實只有一個。
那就是絕大多數老百姓的電動車都是超速的,因為只有25km的電動車根本就沒辦法滿足需求。
之前很多有良心的交警也都對這件事情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要別做的太過分,比如廣州那邊鋪天蓋地的改裝,否則誰也不愿意沒事去查扣超過25km的電動車。
所以人們就害怕這東西一旦落地,交警會不會嚴格對電動自行車的執法工作?到那時上下班又該怎么辦?
這是管理和被管理之間的困境!
電動自行車受到了如此嚴格的改裝設計,本質上還是,小部分電動自行車車主太過分導致。
就算是改裝,35km也足夠使用了吧?可有些人非要跑到90km以上。
我是贊成廣州嚴格查處電動車的,有興趣的可以去網絡上查查,看看那幫人都把電動車改裝成了什么樣子!
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改裝到時速90km的電動車就不是電動車了,那是電摩,甚至有些人會超過100km。
這么嚇人的時速。用在電動自行車上,電動自行車設計出來,就不是能跑100km的東西,跑著跑著散了架怎么辦?
而這些人所闖下的禍事,最后,都被絕大多數只需要稍稍快一點的上班族們承擔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