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開啟瘋狂的燒錢大戰(zhàn)了。根據(jù)美團發(fā)布數(shù)據(jù),周日訂單繼續(xù)突破1.3億單,全國超過40萬眾包騎手,日收入超過500元,高頻騎手月薪紛紛逼近1萬元。有外賣小哥單日收入,直接突破1700元。
由于單量太大,平臺補貼太猛,消費者和外賣小哥都成為了這一波燒錢大戰(zhàn)的直接受益者,連零元奶茶都出現(xiàn)了。因外賣補貼太高,你去店里買,比外賣還要貴。隊長也是被引誘卷入其中了。明明走到店門口了,一看淘寶閃購、京東外賣,美團外賣價格比門店還便宜,果斷放棄,原地點外賣。
外賣小哥到店拿了我的外賣,轉(zhuǎn)身就送給我。他賺到了跑腿費,我薅到了平臺補貼的羊毛,商家也成功又出一單,三方受益,都在贏!那誰虧了呢?毫無疑問,就是平臺虧了。
最先掀起外賣大戰(zhàn)的是京東,但火力最猛的卻是淘寶。淘寶閃購直接掏出500億補貼,為期一年。也就是說,這個羊毛還有得薅。隊長友情提示,別薅太猛了,容易肥胖。增肥容易,減肥難,小薅怡情,大薅就要傷身了。京東、淘寶作為挑戰(zhàn)者,是火力全開,而美團呢?作為守擂者,就更沒有退路了。基本上,淘寶出多少,美團就要跟多少,一直打到其中一方跟不下去為止。
由于補貼太猛,外賣用戶也被全面激活了,全國外賣日訂單量突破2億單。其中,美團日訂單量1億單,直接刷新歷史紀(jì)錄,最高峰的時候,突破了1.3億單。淘寶也毫不遜色,單日拿下8000萬單,京東少一些,但也有2000萬單。
這場外賣大戰(zhàn)由京東發(fā)起,但美團遭遇的最強對手,卻是淘寶。三家瘋狂燒錢,那誰是最大贏家呢?既不是騎手,也不是消費者,而是賣奶茶的。因為奶茶是最高頻的外賣消費,沒有之一了。你點餐,可能還去店里吃,畢竟,堂食干凈一些。可奶茶呢?基本完成品牌化連鎖了,各大門店都相對靠譜。而且,奶茶店的密度太大了,而現(xiàn)在又是夏天,正是奶茶的旺季。
這就讓各大奶茶品牌,成了平臺補貼的最大受益者。像茶百道、古茗、蜜雪冰城、奈雪等茶飲股,紛紛大漲,一路上揚。其中,瑞幸更是借助這一波,反向打入美國市場。還有消息傳出,瑞幸背后的財團準(zhǔn)備收購星巴克中國業(yè)務(wù)。可以說,外賣大戰(zhàn),拉爆了奶茶的銷量,也讓各大茶飲連鎖品牌直接躺贏了。
那這個補貼有多猛呢?看一組高盛數(shù)據(jù)就知道了。在今年第二季度,美團、淘寶、京東三家,就在外賣領(lǐng)域燒掉了250個億。繼續(xù)這么燒下去,未來12個月,阿里外賣業(yè)務(wù)預(yù)計虧損410億,京東預(yù)計虧損260億,美團稅前利潤預(yù)計減少250億。這是一個三輸?shù)母窬帧D菫槭裁慈笃脚_還是要瘋狂地?zé)X呢?核心就在于:即時零售。
淘寶閃購,京東外賣、美團閃購,都是為了爭奪外賣流量入口,為接下來的即時零售,搶占主動權(quán)。簡單地說就是,聯(lián)合本地線下店,做半小時配送圈。它反殺的恰恰就是線上電商。因為線上電商,距離太遠(yuǎn),配送注定跟不上美團閃購。那淘寶、京東要守住自己的電商基本盤,就得反向殺入線下,以外賣為突破口,迅速整合線下本地門店資源,從而與美團打一場“閃購戰(zhàn)”!
它的本質(zhì)上,電商從線上,又回歸到線下了。但不管線上,還是線下,市場都飽和了。它怎么打,都是一場存量之爭。存量戰(zhàn)爭之下,誰也討不到便宜,但誰都輸不起。
它最可能的結(jié)局就是,美團第一,淘寶第二,京東第三。當(dāng)這個格局奠定以后,繼續(xù)燒錢就沒有意義了。那么,外賣大戰(zhàn)也就結(jié)束了。對各大商家和騎手而言,都要抓住這一波紅利,從平臺身上,盡可能地多賺一點。以后,這種機會真就不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