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舊物時翻到大學(xué)錄取通知書,想起填報志愿時猶豫過的另一所學(xué)校——如果當年做了不同的選擇,現(xiàn)在的人生會不會更成功?
手機里還躺著幾年前的聊天記錄,最后一句停留在“下次再約”。
然而那人早已在人海里走散,后來再也遇不到心動的人。
你會不會也這樣——在某個不經(jīng)意的瞬間,被突然涌來的后悔情緒擊中?
我們常說:“活在過去的人會后悔,活在未來的人會焦慮,只有活在當下才能圓滿”。
在之前的文章《這件事干多了,男人的心就不在了》里,我們已經(jīng)探討過焦慮——那種被未來的不確定性緊緊扼住喉嚨的感覺,讓我們坐立不安。
而活在過去的情緒——后悔,像是一根扎在心里的刺,時不時就硌一下,讓人忍不住去想那個“本可以更好”的平行宇宙。
它消耗著我們的心力,讓我們?yōu)樵缫堰^去的事情耿耿于懷。
那么,我們該如何與這份沉甸甸的情緒相處,甚至把它轉(zhuǎn)化為成長的力量,而不是困住自己的牢籠?
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后悔”的世界,解鎖這份情緒的能量密碼。
01
后悔是什么:現(xiàn)實與想象的交鋒
曾經(jīng)在跨國企業(yè)工作的朋友萍萍,最近總念叨:“要是當年聽我媽去考公務(wù)員,現(xiàn)在就不會被裁員了。”
可當我問:“如果真的回到過去,你會甘心放棄現(xiàn)在見過的世界嗎?”她沉默了。
后悔的根源,是大腦在比較“真實結(jié)果”和“假設(shè)結(jié)果”:
“如果當年嫁給他,現(xiàn)在會不會更幸福?” “如果當初選了理科,工資會不會翻倍?”
這種比較注定是痛苦的。因為想象永遠比現(xiàn)實完美,就像你總覺得隔壁排隊更快,但當你真的換過去才發(fā)現(xiàn)一樣慢,甚至更慢。
后悔情緒往往是源于理智中心的“事后審判”,認為自己判斷失誤、錯失機會,或覺得后果不如預(yù)期而引發(fā)的。
02
后悔的來源:為什么總被困在“如果當初”里
搞清楚后悔情緒的來源非常重要,因為在情緒的背后隱藏著我們的機械性模式。
找到自己的機械性模式,才能幫助自己面對和轉(zhuǎn)化后悔情緒。
1)“選擇=錯失”的認知
我們常常會因為自己的選擇而感到后悔,認為自己錯失了在另一種選擇中“本可以”得到的好處。
這是一種“選擇=錯失”的錯誤認識,當我們對現(xiàn)狀不滿時,就會自動啟動濾鏡,去想象那條沒被選擇的路有多么完美無缺。
就像朋友萍萍,如果選擇了穩(wěn)定的工作,就會后悔錯失了見識世界的機會,但當她選擇了充滿機遇的工作時,她又后悔要承擔挑戰(zhàn)和風險。
不管怎么選擇,她都會認為是一種錯失。
2)過度的自我否定
后悔感強烈的人,往往習(xí)慣把事情的負面結(jié)果過度歸因在自己身上,過度否定自己。
就像我的表妹,高考時數(shù)學(xué)考砸了,明明大家都覺得題目難度大,她卻一直怪自己復(fù)習(xí)得不夠仔細。
談戀愛時,每次分手她都覺得“要是更懂事一點,他就不會離開”。
容易后悔的人,常常會戴著放大鏡看自己的缺點,把所有不好的結(jié)果都歸咎于自己,卻忘了感情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
3)不合理的預(yù)期
人們常常對很多事情抱有過高的、甚至不切實際的期望。比如:
“婚后就該像戀愛那樣一直甜蜜如初,沒有矛盾”; “選了這個熱門專業(yè),畢業(yè)就一定能年薪百萬”; “換了這個工作,就能立刻走上人生巔峰”……
當現(xiàn)實與這些“完美劇本”差距太大時,巨大的落差感就轉(zhuǎn)化為強烈的后悔:“我當初怎么這么天真?”
4)對“未完成”的執(zhí)念
比起“做過的事”,人們往往更后悔“沒做的事”。
因為“本該做但沒有做”或“本可以做得更好但沒有”的事情,會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間和對未知可能性的無盡猜測。
這種對“未完成”的執(zhí)念,是長期后悔的重要來源之一。
有一次,我想學(xué)習(xí)一門技能,卻因為各種原因遲遲沒有開始,漸漸地我就覺得很后悔。
但沉浸在后悔情緒中,就更難以開啟行動了。
這種后悔只是因為我們對“未完成”的事情過于在意,而忽略了當下的行動才是改變的關(guān)鍵。
5)損失厭惡
我們的大腦天然對“損失”更敏感。
當因為一個選擇而失去了某些東西時,我們會本能地放大這種“損失感”,陷入懊悔的情緒當中。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因為“損失厭惡”而感到后悔,但卻沒有意識到,人生是多重維度的,過于沉浸在某個方面的 “損失”,會錯過很多其他維度的精彩和豐盛。
03
后悔為動力——第四道的智慧指引
既然后悔如此煎熬,我們又該如何與之共處,讓它轉(zhuǎn)變?yōu)槲覀兂砷L的力量呢?
讓我們一起來運用“第四道”的智慧,從身、心、腦出發(fā),一步步解鎖這個困境。
1)本能中心:讓身體平靜,回到當下
當后悔的情緒風暴來襲,身體往往最先感知(胸悶、氣短、坐立不安)。
這時,強行讓理智上線很難,不如先安撫身體:
·呼吸練習(xí):
找個舒服的姿勢坐好或躺下,閉上眼睛,深深用鼻子吸氣,感覺腹部隆起時,緩慢用嘴巴呼氣,感覺腹部下沉?xí)r,發(fā)出輕微的“哈……”的聲音。
專注于氣息的流動,把狂奔的思緒拉回身體里面。
·正念觀察:
專注于當下的感官:聽聽周圍的聲音(空調(diào)聲、車流聲)、感受身體的觸感(椅子支撐、衣服摩擦)、觀察呼吸的進出。
當后悔的念頭冒出來時,不要抗拒,像看云一樣看著它飄過,輕輕把注意力拉回呼吸或感官上。
·運動:
散步、瑜伽、拉伸,甚至簡單的家務(wù)都能夠有效釋放情緒壓力,幫助身心恢復(fù)平靜。
2)情感中心:與“后悔小人”對話
·第一步:看見與接納
不要壓抑或否認后悔情緒,當它涌上來時,試著對自己說:“哦,后悔來了。我現(xiàn)在感覺很后悔,因為那件事……”
看見它、接納它、允許它的出現(xiàn),就足以讓后悔的情緒失去一部分控制力。
·第二步:寫后悔情緒日記
找一個安靜的時刻,拿出紙筆,寫下自己的“后悔情緒日記”。
事件:是什么事情讓你后悔?(例:后悔辭職創(chuàng)業(yè)) 感受:此刻你的身體感覺如何?(心口堵?肩膀沉?)情緒是什么?(沮喪?憤怒?) 想法:你的腦海里出現(xiàn)一個什么念頭?(例:如果沒辭職,現(xiàn)在可能升職了…) 需求:后悔的背后,你真正在乎的是什么?(安全感?成就感?被認可?)
·第三步:自我關(guān)懷對話
像安慰一個受傷的朋友一樣,與后悔的小人對話:
“親愛的,我知道你現(xiàn)在很難受,你在為當初的選擇感到后悔,我理解你的失望和難過。
但是我想告訴你:那時的你,憑著當時的所知所想和勇氣,做出了那個決定,你已經(jīng)盡力了,不必苛責自己,這不代表你不好,也不代表未來就黯淡了。
看看現(xiàn)在的你,即使經(jīng)歷了這些,依然在努力生活,這份韌性就值得一個大大的肯定。
過去的決定塑造了今天的你,而今天的你,有能力創(chuàng)造不一樣的未來。”
3)理智中心:理智上線,打造新認知
·盈虧同源:
大腦天生愛看“損失”,厭惡損失是一種很常見的心態(tài)。要意識到盈虧同源,有得必有失。
不用過分關(guān)注在這個決定/選擇中“我失去了什么”,可以深入去挖掘正向的部分:
我得到了什么?我成長了什么?我還可以做些什么?
·保持覺知:
很多讓人后悔的決定是源于情感中心(最快啟動的中心)“戰(zhàn)勝”了理智中心。
因此,在決策之前就需要讓理智中心上線并正確運作,不要等到做了決定之后才后悔。
所謂“盛怒不答書”,在情緒上頭的時候堅決不作重大決定。
也有些后悔是源于本能中心的驅(qū)動,本能中心的行動力很強,但如果沒有經(jīng)過理智中心正確的分析和思考,僅僅憑借獲得的一些信息就沖動行事,事后很容易會后悔。
在做決定之前,需要先啟動理智中心,對零碎的信息進行辨別和整合,形成正確的知識或認知體系再行動。
一個好的決定或選擇,需要我們保持覺知,同時運用三大中心去做決定,才能避免后悔的產(chǎn)生。
4)行動中心:行動讓改變發(fā)生
后悔最大的解藥是——行動!
與其活在過去而感到后悔,不如回到當下,真正去行動,去做事,讓自己進步。
在行動中不斷復(fù)盤信息、調(diào)整認知,最終形成“智慧之道”,遵循“道”的行動才不會后悔。
后悔,就像人生旅途上的一塊路標。
它提醒我們曾經(jīng)在哪里跌倒,在哪里猶豫,在哪里做出了不那么完美的選擇。
但它存在的意義,絕不僅僅是讓我們停留在原地,痛恨自己為什么走了這條路,而是提醒我們要更清醒、更勇敢、更踏實地活在當下,走向未來。
你有沒有過讓你印象深刻的后悔時刻?后來你是怎么和它和解的?歡迎在評論區(qū)分享你的故事。
作者丨何紫欣 創(chuàng)愛之旅資深學(xué)員,致力于使命心理學(xué)的傳承,信奉“愛是一種可以學(xué)習(xí)的能力”
本文的插畫,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