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精神分析(特別關注童年經歷和潛意識如何影響現在的行為)的角度,用大白話拆解一下“得到贊美想幽默回復”這件事背后的心理戲碼和解決辦法:
核心觀點:
新精神分析認為,你對贊美的舒適度和反應方式,深深刻著你童年與重要他人(父母、主要照顧者)互動的烙印。
它不是單純的社交技巧問題,而是你內在關系模式的一種外顯。
幽默回復好不好,關鍵看你潛意識里和“贊美”這種好東西的關系舒不舒服。
幾種常見“內在劇本”和對應的幽默困境:
1、“夸我?別別別,太嚇人了!”——來自贊美缺失或變味家庭的孩子:
童年背景板: 家里很少給真誠的贊美,或者贊美后面總跟著“但是”(“考得不錯啊,不過隔壁小王考了第一呢”)。
更糟的是,可能被夸是為了讓你
做更多(“真懂事啊,以后多幫媽媽干活”),或者贊美被用來控制你。
贊美在這些孩子心里,成了燙手的山芋。
內心戲 & 幽默難點:
警報響: 聽到贊美,潛意識先拉響警報:是不是有坑?夸我是想要什么?
不配得感: 內心深處覺得自己不配被真誠夸獎。
幽默失靈怎么辦? 很難發自內心輕松地幽默接住,硬要幽默可能顯得很假(演技尷尬)或帶著自嘲(甚至自貶)的底色(比如:“嗨,也就運氣好,再讓我做一次肯定搞砸”);
這不完全是謙虛,而是一種防御姿態——先把自己壓低,防止被捧得太高后失望或被要求更多。
2、“要低調!要謙虛!別嘚瑟!”——來自要求過分“謙虛”家庭的孩子:
童年背景板: 從小被教育“驕傲使人落后”,接收贊美時要立刻表現出謙卑,最好能否認、轉移或者貶低自己的成就(比如:“不行不行,差得遠呢!”“全靠大家幫忙!”)。
好像坦然接受贊美就是驕傲自滿,是不被允許的。
內心戲 & 幽默難點:
規矩在: 有個“禁止接受贊美”的內部指令在運行。
緊張感: 聽到贊美后第一反應是緊張和“必須正確反應”的壓力。
幽默失靈怎么辦? 很難坦然說出“謝謝,我也挺開心的!”這種直球回應,更別說幽默了。
強行幽默可能變成過度謙虛的升級版(比如:“哎呀,我這純粹是瞎貓碰上死耗子”),這種“幽默”里其實沒有喜悅,只有壓抑住的自我否定。
3、“我咋樣才能讓你們更高興地夸我呢?”——來自需要“討好”才能獲得關注/認可家庭的孩子:
童年背景板: 想要獲得大人的注意或贊美,需要特別努力地討好,滿足大人的期待或情緒。
愛和認可像“工資”,是需要用力“掙來”的。
內心戲 & 幽默難點:
習慣性討好: 獲得贊美時,潛意識在思考:怎么回應才能讓對方更高興?怎么鞏固這份“認可”?
壓力山大: 贊美反而帶來了表演壓力——得繼續表現得讓對方滿意。
幽默失靈怎么辦? 容易把幽默搞成新一輪的討好表演(比如:過分用力地編個段子、講個梗,或者把贊美轉手拍回去;
核心不是享受贊美,而是讓對方感覺自己更懂社交、更有趣、更值得夸)。這會很累。
4、“夸我!快夸我!怎么夸得這么不認真?”——來自對贊美特別“饑餓”家庭的孩子:
童年背景板: 極少極少得到贊美,內心深處對認可極度渴望。任何一次贊美都顯得彌足珍貴。
內心戲 & 幽默難點:
太想要: 贊美太寶貴了,怕自己回應不好會“浪費”了它,或者讓對方覺得自己不識好歹下次不夸了。
用力過猛: 收到這種“珍稀資源”時會有些不知所措,反應可能過于激動或刻意。
幽默失靈怎么辦? 難以松弛,需要確認贊美的分量。
想用幽默回應,可能顯得有點用力或不夠自然,因為注意力在“這個珍貴的夸獎我接住了嗎?”而非輕松地做自己。
新精神分析的建議(怎么才能幽默得更輕松自在?):
1、先覺察你的“贊美警報”: 下次聽到贊美,別急著開口。
先暫停一秒,留意自己身體感覺(舒服?僵硬?緊張?)和蹦出來的第一個念頭(想否認?想回夸?覺得不配?)。
這是在讀取你的“內在劇本”。
對自己溫柔點:“哦,我是這樣的”: 認識到你的反應模式是“有道理”的,是過去經歷塑造的保護機制,不是你的錯。
告訴自己:“啊,我這個警報又響了/我習慣性想謙虛了… 別急,這次試試不一樣?”
核心操作:允許自己“接住”贊美(哪怕0.5秒): 這才是能幽默的基礎!
在心里或小聲地對自己說:“嗯,這句贊美我收下了,謝謝。” 這一步是在對抗你早年的“不能接贊美”程序,是在進行“再養育”,讓自己練習成為“一個可以被贊美的人”。
幽默公式才真的來了! 當你允許自己“持有”這份贊美(不需要立刻處理掉它),心態穩了,幽默就容易自然流淌:
夸張法(有底氣版): “那可不!地球人的贊美我就收下啦!” (前提是你心里是真開心,而不是假裝自大掩飾心虛)。
認可+小調皮: “謝謝夸獎!主要這頭發/衣服/運氣今兒太給力了!” (既感謝對方,又稍微轉移焦點,不那么直接夸自己)。
自曝趣事: “哈哈,開心!為了這個,我今早摔了一跤都沒白摔!” (帶出一點小糗事,顯得真實可愛)。
肯定對方品味 (更高級): “多謝夸贊!關鍵還得是你眼光毒辣!” (帶著真誠的幽默把贊美連回去,不是討好,是互捧共贏)。
最萬能也最考驗的:“謝謝!真開心你這么說!” (這是基石!能誠實地先說出這個,已經很棒了!)
總結(大白話版):
新精神分析說,你能不能用幽默接住贊美,關鍵不是你腦子靈不靈嘴皮子溜不溜,而是:
你和你“被夸的自己”關系好不好? (早年和爸媽的互動決定了你覺不覺得自己配被夸、被夸安不安全)。
你心里舒服嗎? 你潛意識里對贊美是“哎呀別給我”(害怕)、還是“要低調”(拒絕)、還是“再多夸點”(饑渴)?這些都會堵住你幽默的泉眼。
改變路徑:
先學會“接住”贊美: 就像學接球,你得先在內心允許球落在手上(別躲別擋)。
試著先真心實意說句“謝謝”或“我挺開心的”,別急著否認或回夸。
調整你和贊美本身的關系: 這是長期的功課,需要你在生活中持續覺察(為什么被夸時我會不舒服?是哪個兒時的我在反應?),并練習對自己說:這份贊美我值得擁有。
幽默才能水到渠成: 當你和“被夸的自己”和解了,心態放松了,幽默會自然而然像水一樣流出來,因為它不再需要去掩飾不安、去討好誰、或者去“正確反應”了。
這時的幽默才是最靈動、最讓人舒服的!
重點提示: 真誠地接受贊美是門檻,自然流露的幽默是錦上添花。
別讓練習幽默成為新的“社交任務”或心理負擔。
先搞定和贊美的關系,幽默自然會生長出來!
娟心理:我是一名心理咨詢師,專欄有療愈創傷和人格成長的方法,如有需求,可作了解;若有情感心理困擾,請私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