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商人,所以我一看,您就不是個商人!”診室里,70 歲的石大娘拉著袁老的手笑,母女倆和老中醫像朋友般嘮著家常,誰能想到,這位笑聲爽朗的老人,已與結腸癌周旋7年,而她的女兒,前幾年還在絕望里打轉。
2018 年,石大娘襄城縣人民醫院確診了結腸癌。8 月做完手術,又扛過 12 次化療,醫生一句 “定期復查就行”,讓母女倆覺得最苦的日子總算熬過去了。
可癌癥這東西,哪會輕易善罷甘休?
一年以后,母女倆前往醫院復查,CT顯示:肝部出現轉移。醫院再次建議化療,這讓女兒剛放下的心又提到嗓子眼,之前已經化療了12次了,沒有阻擋復發和轉移,這次化療就可以嗎?年近70的老人身體能承受嗎?女兒猶豫不決,同樣身患結腸癌,如今可十幾年過去,依舊身體健康的“客戶”建議女兒去找為自己治療的老中醫。
“醫生,我有個朋友推薦我喝中藥,您看我媽這個情況能不能試一試?” 女兒的話話還沒說完,醫生就很堅決地擺手:“喝中藥沒用!”沒辦法,石大娘硬撐著又做了 6 次化療。可這次,身體先扛不住了 —— 腸梗阻!石大娘又一次被推進了手術室。
2次手術、18 次化療,70歲的老人身體早就快到極限了,身體虛弱至極,連床都起不來,醫生最后給了口服化療藥,讓她回家休養。
接下來的1年多,化療藥的副作用讓石大娘痛苦不已——瘦得不成樣子,臉黃得像蠟,說兩句話就喘得直不起腰。女兒看著母親一天比一天虛弱,急得團團轉。
“我有個朋友,跟我說了好幾回,讓我帶您去找一個老中醫,她自己就是喝中藥好的,但是醫生不讓……” 這個被反復提起的朋友,是平頂山姜老師。
姜老師是名法官,2009 年 3 月查出結腸癌,在河南省腫瘤醫院做了手術。術后她身體差得厲害,路都走不動,腰也直不起來。她丈夫到處打聽,最后找到了袁希福院長。“喝了一個禮拜的藥,身體就明顯好多了。” 姜老師記得特別清楚。到了 2010 年 5 月,她就回到了自己熱愛的工作崗位,一直干到 2015 年退休。這幾年里,她每年都去復查,身體沒啥問題,甚至感覺比生病前還要硬朗。為了感謝袁希福院長,姜老師特意請平頂山一位有名的書法家寫了幅 “德醫雙馨” 的字送過去。
2024 年 11 月 18 日,女兒出現了“叛逆”的心理,“不管醫生讓不讓,我都得來了”,她推著石大娘走進了袁希福老中醫的診室。那時候的石大娘,得好幾個人扶著才能走,她后來總跟人說:“那會兒我真覺得自己活不過年了,哪想到喝了中藥之后,能吃下點飯了,心里一下子就有盼頭了!”
中藥一碗碗喝著,老人手上慢慢有了勁,能自己扶著墻走了。2025 年初復查,醫生看著片子愣了愣,改口說:“中藥對你管用,接著喝吧。” 女兒憋了一肚子話終于說出口:“你以前怎么給我說的,攔著不讓喝中藥,一直讓俺媽化療,我看我媽身體都快不行了才喝的中藥...”
2025 年 5 月 15 日,母女倆站在診室中間,和其他來看病的人分享著自己治病的經過。2025年6月29日,石大娘和女兒又攙著另一位重病友來排隊。石大娘走在前頭,腳步穩當,誰能看出她曾是那個差點起不了床的人?
診室墻上,那幅 “德醫雙馨” 的書法靜靜地掛著,見證了一個又一個像石大娘、姜法官這樣的故事。或許,醫學的溫度就藏在這些再平常不過的故事里,是好多人用信任和堅持,一筆一筆共同寫出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