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輯/南方健哥
胡塞被以色列突襲后,竟追著以色列戰機的尾氣,發射了11枚超高音速導彈,結果戰機還沒到家,導彈卻先到了。
這波操作把以色列國防軍整不會了。他們的“鐵穹”系統平時攔火箭彈挺順手,面對高超音速目標卻成了擺設。導彈落點離空軍基地的機庫就差幾百米,爆炸沖擊波掀翻了好幾架停在地面的F-16,維修人員忙著滅火時,還在殘骸里發現了導彈碎片上的特殊涂層——這是典型的乘波體彈頭特征。
胡塞哪來的這本事?外界猜了半天,最后把目光投向了那些拆解后的導彈殘骸。專家分析,這些導彈的發動機技術有點眼熟,跟伊朗之前展示的“法塔赫”高超音速導彈師出同門。不過胡塞明顯做了改進,尾翼設計更適合低空突防,射程也從原來的500公里拉長到了800公里,剛好夠得著以色列本土。
以色列戰機駕駛員事后心有余悸。他在報告里說,突襲完成后戰機一直在低空蛇形機動,就是怕被導彈鎖定。雷達屏幕上確實閃過幾個光點,可速度快得離譜,眨眼間就從百公里外沖到了眼前。等防空警報響起時,導彈已經在基地里炸開了花。
更讓以色列頭疼的是導彈的成本。胡塞用的這些家伙,單枚造價估計不到20萬美元,比“鐵穹”的攔截彈便宜十倍還多。11枚導彈齊射,就算被攔下一半,剩下的也能造成不小破壞。這種“以小博大”的打法,以色列的軍費再厚也經不住這么耗。
伊朗這邊沒明說幫忙,卻在暗中偷著樂。他們的軍工企業最近加足了馬力,社交媒體上還流出工人給導彈加裝制導模塊的視頻。有消息說,伊朗給胡塞的不光是成品導彈,還有全套生產線圖紙,也門山區的山洞里,已經能組裝出簡易版的高超音速彈頭。
美國急忙給以色列送了套“大衛投石索”反導系統,說是能攔高超音速目標。可測試那天就掉了鏈子,模擬彈剛升空就偏離軌道,最后掉進了地中海。以色列軍官看著監控畫面直皺眉,說這玩意兒還不如“鐵穹”靠譜,至少后者不會自己炸自己。
胡塞武裝沒見好就收。他們的發言人對著鏡頭揚了揚手里的導彈模型,說這只是“開胃菜”,接下來要把導彈射程提到1000公里,讓特拉維夫的居民也嘗嘗警報響不停的滋味。這話聽著像吹牛,可以色列情報部門已經在約旦邊境發現了新的導彈發射車——車身上還沾著沒清理干凈的沙漠沙粒。
以色列國內吵翻了天。反對黨拿著基地爆炸的照片質問軍方,為啥花大價錢買的防空系統成了擺設。軍方只能解釋,高超音速導彈的飛行軌跡太詭異,現有雷達很難提前捕捉。可老百姓不買賬,超市里的罐頭和飲用水被搶空,大家都在囤貨防著下一波襲擊。
這事兒也給其他中東國家提了個醒。沙特悄悄派人去也門,想跟胡塞談談導彈技術轉讓。阿聯酋更直接,往伊朗匯了筆錢,說是“采購民用航天器材”,明眼人都知道這錢最終會流向哪里。美國在中東的盟友們,慢慢開始琢磨怎么給自己留條后路。
胡塞這波反擊,不光是軍事上的勝利。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就算沒有先進戰機和航母,靠著靈活的導彈戰術,照樣能讓軍事強國吃癟。以色列戰機尾氣還沒散盡,導彈已經落在自家門口,這種反差,怕是要讓以色列的“空中優勢”神話打個大大的折扣。
現在以色列南部的基地加派了巡邏隊,雷達站24小時開機,連民用機場的航班都得繞著導彈可能經過的路線飛。可胡塞的導彈藏在山洞里,發射前一點動靜沒有,真要再射一輪,以色列大概率還是只能被動挨炸。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威脅,比戰機轟鳴更讓人心里發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