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通訊員 李慶文
耗費千元購買的游戲賬號,轉眼卻發現賬號無法正常登錄,原來是賣號人通過游戲平臺的申訴功能“惡意找回”賬號。近日,湖北省棗陽市檢察院依法辦理了這樣一起特殊的盜竊案件。
7月13日,承辦檢察官介紹,“00后”的小李酷愛網絡游戲,平日里只要一有時間,便沉浸在緊張刺激的游戲對戰中,并在游戲里給賬號“氪金”(特指網絡游戲中的充值購買游戲道具等行為)不少。2023年10月15日,小李發現自己手中的這個游戲賬號,市場價值竟在不知不覺中升值許多。看著不斷增長的潛在財富,便把游戲賬號以2500元的價格通過某交易平臺賣給賈某。
沒過多久,小李偶然發現賈某并未更改賬號的實名認證,僅是換掉了賬號綁定的手機號。看著曾經屬于自己的賬號,小李心中突然冒出一個想法:“或許我可以把賬號偷回來再次賣給別人!”2024年2月,小李通過刷臉認證等多種方式成功“找回”自己的賬號,隨即通過相同的游戲平臺轉手賣給了汪某。
后賈某發現自己無法登錄該賬號,便向平臺申訴,平臺多次聯系小李未果,便先行賠付賈某損失后,將游戲賬號找回。而后,汪某發現自己也無法登錄該游戲賬號后,便立即向交易平臺投訴,該平臺當即向公安機關報案。2024年11月25日,棗陽市公安局以涉嫌盜竊罪將小李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檢察官,我只是找回了自己以前的賬號,這只是一些虛擬的東西,又不是真金白銀,怎么能算偷呢?”在承辦檢察官進行訊問時,小李如此辯解道。
“游戲賬號雖處虛擬網絡空間,卻并非毫無價值的虛幻之物。玩家在游戲中投入的時間、精力以及真金白銀,賦予了賬號相應的財產屬性,同樣受到法律的嚴密保護。你在網絡世界通過違法手段‘惡意找回’已賣給他人的游戲賬號,這一行為同樣構成盜竊罪。”在檢察官的釋法說理后,小李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表示愿意認罪認罰,積極賠償被害人的損失,最終取得了被害人的諒解。2025年4月25日,棗陽市檢察院依法對該案做出相應處理。
承辦檢察官提醒,本案中的游戲賬號屬于網絡虛擬財產的一種,雖然在客觀存在形式上具有虛擬性,但同樣具有價值,具備財產屬性,其正常的、真實的交易受到法律保護。在與他人交易相關游戲賬號時,不僅要選擇正規交易平臺,而且要及時通過更改手機號、設置安全性較強的密碼、轉換實名認證等方式保護好自己的財物安全。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