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盧曉旭
當全國多地淪為“燒烤模式”,這座西北小城卻悄悄開啟了天然空調。陜西游客王磊逃離西安38℃高溫,在寧夏隆德房車營地裹緊了厚被:“這里晚上得蓋被子,白天溪水都是冰涼的!”
七月的中國,像被扔進了桑拿房。華北平原的柏油路能煎雞蛋,江南水鄉的空氣黏得像蜂蜜,連一向涼爽的東北都偶爾飆到35℃。就在全國人民對著空調遙控器嘆氣時,寧夏突然憑著18℃的平均氣溫殺成了“避暑頂流”。
誰能想到呢?這個總被貼上“西北干旱”“沙漠炎熱”標簽的地方,藏著夏天最奢侈的清涼。從六盤山的森林氧吧到騰格里的沙漠星空,從鍋里咕嘟冒泡的羊肉到田埂上掛著露珠的菜心——寧夏正用實力改寫大家對西北的印象,端出一盤又一盤清涼與野性并存的夏日盛宴。
塞上空調房:18℃的天然冷氣,顛覆西北印象
——六盤山:天然綠色空調
七月的隆德縣,六盤山紅軍長征景區里的樹長得比樓房還密。陽光想穿過枝葉都得費半天勁,只能偷偷從葉縫里漏下幾縷碎金,在地上拼出星星點點的圖案。空氣里帶著股清甜味,深吸一口,肺里像灌了冰鎮汽水,甘肅來的李敏阿姨一邊擦汗一邊笑:“在蘭州家里,開著空調都喘不上氣,在這兒走兩萬步,腿不酸氣不短,渾身舒坦!”
這舒服勁兒全靠海拔撐腰。1700米的高度像一堵墻,把山下的熱浪死死擋在外面。山澗里的小溪嘩嘩流著,水涼得能冰西瓜,和滿山的松樹、樺樹搭伙,把溫度穩穩鎖在18℃左右。新和村的房車營地今年夏天火得離譜,老板張大哥天天在電話里道歉:“真對不住,八月的車位上個月就訂滿了,您看看隔壁村成不?”
——老巷子:慢時光的清涼敘事
隆德老巷子的青磚灰瓦里,藏著老祖宗的降溫智慧。正午太陽最毒的時候,踩著青石板往里走,窄窄的巷道里總有穿堂風,吹得人胳膊上起雞皮疙瘩。墻根下坐著納鞋底的老奶奶,手里的蒲扇有一搭沒一搭地搖著,和路過的游客嘮兩句:“城里空調吹多了傷身,咱這墻厚,冬暖夏涼,比啥都強。”
巷子里的農家院飄出香味,暖鍋里的酸菜和肉片正咕嘟冒泡。別以為夏天吃暖鍋熱,這鍋東西講究得很——酸菜是本地腌的,酸得清爽;肉片切得薄,煮得嫩。游客們圍著桌子吃得冒汗,卻沒人喊熱,反而說:“這汗出得痛快,比在空調房里憋著想打噴嚏舒服多了!”
沙漠新玩法:從“火焰山”到“清涼星球”
——沙坡頭:水火交融的奇跡
一提沙漠,誰不想起《西游記》里的火焰山?可中衛沙坡頭偏不按常理出牌。黃河在這兒拐了個彎,一邊是金燦燦的騰格里沙漠,一邊是奔流的黃河水,硬是把“灼熱”改成了“清涼”。
坐羊皮筏子漂在黃河上,筏子一晃一晃的,水花時不時濺到胳膊上,剛曬出來的熱乎氣一下子就沒了,渾身涼絲絲的。撐筏子的大爺光著膀子,古銅色的胳膊上全是汗珠,卻笑著說:“你們城里來的怕熱,咱這兒黃河邊,再熱的天也有涼快時候。”
等到傍晚,騎上駱駝往沙漠深處走,那才叫絕。白天燙腳的沙子這會兒溫溫的,踩上去像踩在棉被上。駱駝慢悠悠地晃著,晚風從耳邊吹過,帶著點黃河水的潮氣,抬頭能看見太陽慢慢落到黃河對岸,把天染成橘紅色。游客們舉著手機拍個不停,嘴里念叨著:“這哪是沙漠啊,這是天堂吧!”
——頭井湖:荒漠中的藍寶石
騰格里沙漠肚子里藏著個寶貝——頭井湖。遠遠望去,一片藍盈盈的水嵌在金黃的沙子里,像塊掉在地上的藍寶石。湖邊的蘆葦叢里時不時有鳥飛出來,撲棱棱地掠過水面,驚起一圈圈漣漪。
今年夏天,來這兒的人特別多。有帶著帳篷來野餐的,鋪塊格子布,擺上酸奶、馕和西瓜,風一吹,連西瓜都帶著股涼絲絲的甜味。膽子大的還敢跳進湖里游泳,湖水看著藍,其實涼得很,游一會兒就得趕緊上來,不然渾身發冷。有個西安來的小伙子說:“在沙漠里游泳,這輩子想都沒想過,太刺激了!”
—— 66號公路:西部片般的馳騁
中衛那條“中國版66號公路”,今年夏天在網上火得一塌糊涂。公路像條黑色的帶子,從戈壁里穿過去,一會兒高一會兒低,旁邊就是黃河,另一邊是光禿禿的山崖。開車走在上面,搖下車窗,風“呼”地一下灌進來,帶著股土腥味和黃河水的味道,吹得人頭發亂飛,空調都不用開。
路上全是自駕的車,有北京來的,有上海來的,還有廣東來的。停在路邊拍照的人排著隊,有的站在馬路中間,有的爬到車頂上,都想把這又野又涼快的風景拍下來。有個開著越野車的大叔說:“在城里堵得慌,在這兒開著車,吹著風,比啥都舒坦!”
舌尖上的清涼戰事:羊肉與辣味的冰火哲學
——非遺羊肉:冷吃的熱滋味
夏天吃羊肉?擱南方,誰聽了都搖頭,怕上火。可在寧夏,夏天正是吃羊肉的好時候,還能吃得渾身涼快。
黃渠橋的爆炒羊羔肉是出了名的,還入選了非遺。老板們說,這肉好吃全靠兩點:一是羊好,都是七斤半左右的小羊羔,肉嫩得很;二是水好,當地的井水帶點堿性,煮出來的肉沒膻味。炒的時候,放上辣椒、花椒、蔥姜蒜,大火一爆,香味能飄出半條街。
夾一筷子放嘴里,嘿,一點不膩,反而有點清爽,像吃兔肉似的。有個重慶來的姑娘辣得直吸氣,還不停地夾:“這羊肉太絕了,辣得過癮,還不燒心,比我們那兒的火鍋涼快多了!”
除了爆炒,紅柳枝烤肉也得嘗嘗。用沙漠里的紅柳枝串上羊肉,烤的時候,樹枝的香味鉆進肉里,吃起來帶著點草木的清香。再配上蒜泥醋,酸溜溜的,解膩又開胃。本地人說:“夏天吃羊肉,出汗排毒,越吃越涼快!”
——辣糊糊:以毒攻毒的智慧
寧夏人夏天還有個寶貝——辣糊糊。看著紅彤彤的一鍋,其實藏著降溫的秘訣。奧斯曼辣糊糊的老板說,湯底是用幾十種香料熬的,辣里帶著鮮,用的還是本地平羅的辣椒,看著紅,其實辣得溫和,還帶點甜味。
幾個人圍坐在小桌子旁,拿著簽子扎著豆腐、海帶、土豆片,往湯里一涮,撈出來拌上調料,呼呼啦啦往嘴里塞。不一會兒,額頭上就冒汗了,可誰也不喊停。有個本地人邊吃邊說:“這叫以毒攻毒,辣出一身汗,渾身都通透了,比吹空調舒服!”旁邊還得配著冰鎮的八寶茶,茶葉、枸杞、桂圓、紅棗泡在冰水里,一口下去,又甜又涼,把嘴里的辣味全澆下去了。
冷涼蔬菜:從田間到餐桌的綠色革命
固原的田埂上,夏天長得最歡的不是花,是菜。西蘭花在風里搖著綠腦袋,菜心挺著嫩黃色的腰桿,芹菜的葉子上還掛著露珠。這里的菜有個特別的名字——冷涼蔬菜,因為18℃的天氣,長得又快又好。
每年,有200萬噸蔬菜從這兒出發,坐上冷鏈車,一路奔向全國各地。北京人早上在菜市場買的西蘭花,可能頭天還在固原的地里長著;廣州人餐桌上的菜心,36小時前剛從彭陽縣摘下來。
彭陽的菜心脆得很,洗干凈了直接吃,甜絲絲的,帶著股土腥味。西吉縣的芹菜更絕,放冰箱里冰一會兒,拿出來涼拌,咬一口,咔嚓響,嘴里像吹過一陣山風,涼颼颼的。有個上海來的阿姨買了一大袋,說:“這菜新鮮,有股清甜味,比我們那兒超市買的好吃多了,帶點回去給孫子嘗嘗!”
節慶IP:把清涼變成一場狂歡
寧夏人懂夏天,更懂怎么把清涼變成熱鬧。今年夏天,各種節一個接一個,把游客都吸引來了。
冷涼蔬菜節上,地里的黃瓜、西紅柿隨便摘,摘下來就能吃。有個小朋友抱著根水果黃瓜啃得正香,汁水順著下巴往下滴,他媽媽笑著說:“這黃瓜比西瓜還甜,在這兒摘菜,比在游樂場好玩!”不光游客高興,菜農們更開心,光這一個節,就簽了22.63億元的訂單。
六盤山星空露營節也快開始了,消息一出來,帳篷就訂得差不多了,比去年多了兩倍。想想看,18℃的晚上,躺在帳篷里,抬頭就是銀河,星星多得像撒了一把碎鉆,耳邊還有蟲鳴和風吹樹葉的聲音。主辦方說,到時候還有音樂會,在星空下聽歌,想想都美。
當氣象臺高掛高溫預警,寧夏正迎來最舒適的季節:六盤山房車營地的燒烤架上,羊肉串滋滋冒油;中衛66號公路上,自駕車隊排成長龍,喇叭聲都帶著笑意;銀川的辣糊糊店里,冰鎮八寶茶碰杯的聲音此起彼伏。
這里沒有“苦夏”,只有被18℃山風吻過的黃昏,和星空下微涼的篝火。
沙漠與黃河在此相擁,塞上江南的夏天,終是藏不住了。
【作者簡介】盧曉旭,筆名大漠白楊、鳳城大漠白楊、曉旭、時事熱點觀察者,男,七十年代生人,籍貫陜西,現定居于寧夏銀川市。系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寧夏作協會員、陜西省青年文學協會會員,曾在《解放軍報》《人民武警報》《寧夏日報》《延河》等各類報刊雜志發表作品160多萬字,其中多篇作品獲得省、全國性獎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