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歲王賡武正在研究的問題,是決定中國未來的大命題
弱項之一:漠視公共空間
中國文化歷來總是強調(diào),上對得起社稷朝廷,下對得起家庭親情,所謂“忠孝兩全”。但是,有了忠、孝,就“全”了嗎?不。在朝廷和家庭之間,有遼闊的“公共空間”,這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盲區(qū)。
你看,中國古代一個官員坐著轎子來到了某個公共空間,前面一定有差役舉出兩塊牌子:“肅靜”、“回避”。這么一來,公共空間一下子又不見了。那么,似乎只好讓知識分子來關(guān)心公共空間了,但是中國文人遵守一個座右銘:“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這里邊所說的“窗外”,就是公共空間,他們不予關(guān)注。他們有時也講“天下興亡”,但主要是指朝廷興亡。
我在國外游歷時,經(jīng)常聽到外國朋友抱怨中國游客隨地吐痰、高聲喧嘩、在旅館大堂打牌等低劣行為,認為沒有道德。我往往會為自己的同胞辯護幾句,說那個高聲喧嘩的農(nóng)村婦女,個人道德其實不錯,我聽說她手里牽著的,是兩個“地震孤兒”。她的失態(tài),只是因為不知道公共空間的行為規(guī)范。責(zé)任不在他們,而在中國文化。當(dāng)然,這樣的事說到底確實也與道德有關(guān),那就是缺少社會公德。
確實,我們很多中國人很重視個人道德,卻失落于社會公德。
中國文化為了社會管理,思考過“王道”和“霸道”;為了家庭倫理,思考過“婦道”和“孝道”;甚至為了文化傳承,還思考過“師道”和“學(xué)道”。在這么多“道”中間,獨獨少了一個“人道”。一個普遍意義上的“人”,被種種的社會職能分割了。其實,這也是對公共空間的分割。因為只有普遍意義上的“人”,才是公共空間的唯一主角。
本文由公號@思想潮流編輯發(fā)布
因此,當(dāng)救災(zāi)壯舉中喊出“以人為本”、“生命第一”這些無界限、無等級、無差別的口號時,正說明中國文化已向著精神上的公共空間大步邁進。
弱項之二:忽視實證意識
已故的美籍華人史學(xué)家黃仁宇教授說,中國歷史最大的弊端是“缺少數(shù)字化管理”。他故意幽默地用了一個新詞匯,來闡述一個老毛病。數(shù)字化管理,就是實證的一個重要部分。
實證意識的匱乏,使中國文化長期處于“只問忠奸,不問真假”的泥潭之中。其實,對真假無法實證,其他一切都失去了基礎(chǔ),甚至走向反面。現(xiàn)在讓人痛心疾首的誠信失落,也與此有關(guān)。假貨哪個國家都有,但對中國禍害最大;謠言哪個國家都有,但對中國傷害最深。這是因為,中國文化歷來不具備發(fā)現(xiàn)虛假、抵制偽造、消除謠言的機制和程序。
中國文化形成了一個奇怪的局面,我曾用八個短句進行概括:造謠無責(zé),傳謠無阻;中謠無助,辟謠無路;駁謠無效,破謠無趣;老謠方去,新謠無數(shù)。
《中國科學(xué)技術(shù)史》的著名漢學(xué)家李約瑟博士把主要原因歸于中國式的官僚主義。他認為,正是這種官僚主義,漠視自然法則的真實性。古希臘哲學(xué)以自然為法則,而中國文化則以等級為法則。
在很多情況下,最崇高的良心掩藏在黑巷深處,最大聲的呼救出自兇手本身。
我們在很多方面已經(jīng)失去分清真假的本領(lǐng)。人人受盡了別人的冤屈,又冤屈了很多別人,終于懂得了“難得糊涂”。鄭板橋先生寫下的這四個字,說給中國人聽大多能微笑領(lǐng)悟,說給外國人聽則怎么也解釋不清。由此可見,它觸及了中國文化的獨特部位。
本文由公號@思想潮流編輯發(fā)布
記得幾年前一位詩人詢問經(jīng)常往來于海峽兩岸的星云大師,中國目前尚未解決的最大問題是什么。星云大師只回答了一個字:假。我曾經(jīng)就這件事當(dāng)面詢問過星云大師,他說:“我說假,是假在文化上。”
溫和的佛學(xué)大師從界外來觀察界內(nèi),所做的一字判斷,確實讓人一驚。但仔細一想,也真是擊中要害。可以印證他的一字判語的,是百歲老人巴金的三字遺言:說真話。
你看,智者都盯住了假。一個“假”字,幾乎可以概括絕大多數(shù)負面現(xiàn)象,而且全都出自我們集體的文化心態(tài)。
弱項之三:輕視創(chuàng)新思維
其實全世界的智者都明白,任何文化的生命力都在于創(chuàng)新,而不是懷古。
很遺憾,打開我們的電視、報紙、書刊,不斷在大做文章的還是一千年前的梟雄心計,七百年前的宮門是非,以及古人之奪、古墓之爭、古詩之賽,或者,重演幾出滿臺朽衰的老戲,扶出兩位顫顫巍巍的老人……
本來,做一點兒這種事情也未嘗不可。但是,在文化判斷力有待提高的現(xiàn)代中國,社會關(guān)注是一種集體引導(dǎo),傳播熱點是一種心理召喚,倚重于此必然麻木于彼。多年下來,廣大民眾心中壅塞了很多被大大美化了的歷史累贅,卻沒有提升文化創(chuàng)新的激情和敏感,這不是好事。
本文由公號@思想潮流編輯發(fā)布
復(fù)古文化在極度自負的背后隱藏著極度的自卑。因為這股風(fēng)潮降低了中國文化與世界上其他文化進行平等對話的可能,只是自娛自樂、自產(chǎn)自銷、自迷自醉。
中外歷史已經(jīng)無數(shù)次證明,一個國家的文化興衰,完全決定于能否涌現(xiàn)大批超越傳統(tǒng)的勇敢開拓者。
請大家重溫一下前兩個弊病:漠視公共空間、忽視實證意識。把三個加在一起,漠視、忽視、輕視,好像是我們的“視覺”有問題,其實是中國文化的“遺傳頑癥”,也是中國歷史曾經(jīng)從大發(fā)展轉(zhuǎn)向大衰落的自身原因。
如果我們希望從整體上提高民族素質(zhì),謀求健康前景,就應(yīng)該正視這些弊端,萬不可諱疾忌醫(yī)。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