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實現三年初見成效之年。為全面展現“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陽江的豐碩成果,傳播成功經驗和典型做法,陽江廣播電視臺結合地域特色,聚焦新農人、返鄉創業者、技術能手等群體,推出鄉村能人系列報道《山海逐夢人》。
今天我們要介紹一位“不按套路出牌”的陽江姑娘——梁梅花。從大灣區的“寫字樓”到大八鎮的“山旮旯”,從城市繁華到田園牧歌,她有著什么不一樣的經歷和故事?
梁梅花的梯田種植基地在大八鎮的大山深處,翻過山頭就是恩平。今年梁梅花種植的早造稻谷有100多畝,品種增加了黑米和紅米。眼下正是稻谷灌漿的時候,生態種植,除草是頭等大事。
廣東創優谷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 梁梅花:
因為我返鄉創業不是這個專業的,回來做農業、做生態種植遇到很多困難,但是實施“百千萬工程”以來,政府相關部門也對返鄉創業青年,給了很大的支持。例如在技術上面給了很多指導,怎么生態種植,怎么不撒農藥不用化肥還能長得這么好。
廣東省“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大批新農人返鄉創業。梁梅花是陽東區大八鎮雷岡村人,之前在東莞體制內工作。大八自然風景優美,有許多健康優質的農副產品,但是并沒有給當地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
2020年,梁梅花辭掉安穩的工作,與兒時的伙伴一起創辦了公司,計劃以“農業+農戶+公司+文旅+研學”模式創業。以前在東莞加班點奶茶,現在巡田數稻穗。都說“百千萬工程”要城鄉融合,梁梅花也是身體力行,完成從辦公室到“田把式”的硬核轉型。
廣東創優谷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 梁梅花:
小時候我在這邊長大,家里很熱鬧,村里面非常熱鬧,后來長大后出去,回來發現村里面冷冷清清,就剩老人和小孩,往時的熱鬧已經沒有了,所以心里面也有個想法,懷抱著一個夢想,要把家鄉恢復成往日的熱鬧。
趕鳥
是基地里每天必備的功課
梁梅花倡導的生態種植
幾年間也經歷了大自然的各種考驗
廣東創優谷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 梁梅花:
我剛回來的時候連續兩年早造遇到臺風,顆粒無收。農業就是個露天的工廠,風險很高,還是比較擔憂。我們這邊是生態種植,不撒農藥不放化肥,蟲害經過我這幾年生態循環種植,已經好很多了,因為是山區梯田,鳥是非常多,就像去年晚造時候,過來看一片都是小鳥,把我的稻谷吃了一半。
在基地里生態循環養殖的愿望
也一度落空
廣東創優谷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 梁梅花:
我們也不斷嘗試,在稻田里面養稻田魚還養鴨,剛剛養了一批鴨子,然后都跑光了,因為這是山區,又有暴雨的天氣。
種種創業之難,梁梅花都堅持了下來。在“百千萬工程”的春風下,她用五年時間把荒廢梯田變成網紅農場,不僅種出了有機大米,還念出“一起富”的共富經。
“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我市大力盤活農村閑置土地資源,積極推動“村企共建”,著力構建農業企業“動”起來、農村資源“活”起來、集體經濟“富”起來、村民腰包“鼓”起來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讓廣大村民共享發展成果。
回鄉至今,梁梅花和伙伴一起,流轉了家鄉近千畝梯田,盤活撂荒土地,打造多業態融合發展的新型農旅產業,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帶動了農戶增收。
村民:
梅花回到這里,用我們的地種田,增加我們老人的收入,收入多了,梅花真是個好人。
村民:
現在我在梅花這里做工不用化肥不用農藥,我以為種不出,結果種出的米很結實又香。
廣東創優谷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 梁梅花:
我們回來除了做梯田,還在鎮上搞電商基地,就是幫助農戶銷售農特產。我覺得比較欣慰的是,通過努力幫他們把農產品銷售出去了,我覺得很自豪,得到了村民的認可。
近年來,我市累計打造了152個全國、全省特色農業產業專業鎮(村),并打造一批“小而美”“特而精”特色產業,全市十大特色種植業面積超75萬畝,各地特色農業產業正蓬勃發展。當傳統農業遇上“百千萬工程”,像梁梅花一樣回鄉創業的新農人正在書寫新答案:種地依賴有機吃飯,鄉村振興不靠“等靠要”。
梁梅花的梯田
不僅是生產基地
現在也是向著“農旅研學”綜合體目標發展
這正是城鄉融合的生動實踐
在這里我們也致敬每一位在土地上
播種快樂的“新農人”
來源 | 陽江新聞
文字 | 何輝
攝像 | 李揮
編輯 | 賴秀珠
審核 | 梁劍華 梁勝
終審 | 黃劉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