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晚報全媒體記者 楊虹 羅凱 通訊員 鄭雯潔
盛夏七月,湖南財政經濟學院“財青志愿服務團”奔赴岳陽縣新墻鎮中心學校,開啟了為期14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這已是這支隊伍連續第十年深入偏遠山區,將知識與關愛送到留守兒童身邊。
今年,他們聚焦紅色財經、特色課堂、夏季安全“六防護”及留守兒童深度陪伴調研,以青春之火點亮鄉村教育。
紅色課堂:新墻河畔的抗戰記憶鮮活再現
在精心設計的紅色愛國課堂上,志愿者以本土的湘北會戰歷史為紐帶,帶領孩子們走近新墻河畔的烽火歲月。通過挖掘史料、展映紀實影像、師生共誦《新墻河謠》,志愿者們將厚重的歷史轉化為生動的教材。
新墻鎮中心學校校長孫永介紹:“新墻河地理位置特殊,文化底蘊深厚。相傳屈原曾在此停留,學校操場原址的夫子廟正是為紀念他而建。”紅色基因在寓教于樂中,悄然注入孩子們的心田。
安全守護:家校合力筑牢生命防線
面對暑期復雜的安全形勢,志愿團隊將“夏季安全六防護”作為重中之重。他們不僅開設安全講堂,細致講解防溺水、防汛情、防欺凌、防自殺、防毒品、防電詐等關鍵知識,更創新互動形式,組織課外拓展活動深化理解。
孫永指出:“假期中,學校堅持每日推送防溺水警示,組織教師開展環境安全教育,安全始終是頭等大事。”
暖心陪伴:精準服務呵護童心成長
針對農村留守、單親和困境兒童的實際需求,40名志愿者提供了精準陪伴與課業輔導。學校為保障活動順利開展,妥善解決了團隊食宿問題——配備空調、熱水器的標準宿舍,以及由校方嚴格把關的餐飲安全。
活動期間,學校針對兩公里范圍內需要回家的學生靈活調整安排,對更遠的學生提供寄宿支持,確保關懷覆蓋到每一位孩子。
從紅色根脈的傳承到安全意識的筑牢,從學業的幫扶到心靈的守護,湖南財政經濟學院的學子們在新墻河畔續寫著青春與鄉土的動人篇章。他們的足跡丈量著鄉村教育的需求,更以扎實行動證明青年向下扎根的力量,終將托舉起鄉村振興的希望晴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