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越來越多的專科專業異軍突起,畢業生拿著高薪還被瘋搶,連 985 學生都得靠邊站。
一、有些專科生,薪資比 985 還高
深圳職業技術大學有個學生,學的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大三就在大疆實習,畢業直接入職,負責車間機器人維護,月薪 1.5 萬。
這種例子不是個例。現在工廠里的 “香餑餑”,往往是這些專科生:
- 學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在比亞迪、蔚來做電池檢測,月薪 8000 起,干得好的能到 1.2 萬。
- 學無人機應用技術的,給農業公司打農藥、給物流企業送快遞,月薪過萬很常見。
- 學信息安全技術應用的,幫企業做網絡防護,剛畢業就能拿到 1.3 萬。
反觀有些 985 畢業生,學的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找工作時發現,企業寧愿要專科的 “電商直播” 專業學生,因為他們會拍視頻、能帶貨,來了就能上手。
二、紅牌專業坑在哪,綠牌專業強在哪
選對專科專業,堪比中彩票;選錯了,畢業就失業。
麥可思的《就業藍皮書》里,專科 “紅牌專業” 常年被這幾個霸占:法律事務、小學教育、小學語文教育。
有個學法律事務的專科生吐槽:“考公務員學歷不夠,去律所只能端茶倒水,月薪 3000 都沒人要。”
這些專業要么市場飽和,要么對學歷要求高,專科生很難出頭。
而工業機器人技術、智能控制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等專業因為迎合這兩年新技術的需求,上了綠牌榜。
這些專業的共同點是:跟國家戰略綁得緊,企業缺人缺到發瘋。
就說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現在每個智能制造車間都得配幾個運維工程師。
某職業院校的老師說:“我們班 40 個學生,沒畢業就被企業訂光了,起薪最低 8000,還有企業開 1.5 萬搶人。”
還有新增的熱門專業,比如無人機應用技術,全國有 80 多所專科院校新增這個專業,因為農業、物流、測繪都缺人。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跟著新能源汽車的風口走,畢業生進車企做測試,月薪輕松過萬。
三、專科生憑什么逆襲?贏在 “接地氣”
985 學生可能學了四年理論,連機器人的螺絲都沒擰過。
專科生從大一開始就在實訓室泡著,三年下來,手上全是繭子,腦子里全是實操經驗。
深圳職業技術大學的計算機專業,有個 “華為訂單班”,課程直接按華為的技術標準開,學生邊學邊考華為認證,畢業直接進華為做技術支持,起薪比很多普通本科高。
還有個學數字化設計與制造的專科生,畢業設計是給當地工廠設計一個零件模具,工廠直接用了他的設計,還給他發了 5000 塊獎金。
畢業時,廠長直接說:“來我們這干,月薪 8000,干得好年底分紅。”
四、選專科專業,看這兩個信號
1. 跟著國家戰略走
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這些專業能成為 “綠牌”,因為對接了 “智能制造”“新能源” 這些國家戰略。國家要發展這些產業,就得大量招人,薪資自然高。
反過來,法律事務、小學教育這些專業,連續五年被列為 “紅牌”,就是因為市場飽和了,供大于求。
2. 看企業要不有 “動手能力”
招行政、文員,可能會看學歷;但招護士、電工、程序員,更看 “會不會干活”。
選專業時,多看看課程表:有沒有實訓課?有沒有校企合作?能不能考職業資格證?
比如護理專業,大二就在醫院輪崗,畢業就能上手;汽修專業,天天拆車、裝零件,畢業時手里攥著 “高級技工證”,這比畢業證還管用。
五、最后想說:學歷不是枷鎖,本事才是底氣
有個 985 畢業生在網上吐槽:“我寒窗苦讀十二年,竟然不如專科生掙得多?”
其實不是不如,是賽道不同。
985 的優勢在科研、設計、管理;專科的優勢在實操、技術、落地。
企業需要能畫圖紙的,也需要能按圖紙干活的,缺一不可。
現在的社會,越來越看重 “你能創造什么價值”,而不是 “你來自哪所學校”。
一個專科生能把機器人玩轉,一個 985 學生能搞出新技術,都值得被尊重。
就像那個入職新能源車企的專科生說的:“我不羨慕名校生,他們有他們的戰場,我有我的扳手。”
你身邊有專科生逆襲的例子嗎?評論區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