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想收購本土藥企又失敗了”——這類消息總能迅速引發討論。津村與健民集團的未合作事件,也不例外。但比起圍繞“為什么失敗”反復猜測,我們不妨換個角度:這樣的結果,恰恰說明中國藥企正越來越有判斷力與主動權。
健民集團作為一家在兒藥領域具有深厚積淀的中成藥企業,擁有多個自主品牌和完整的產品體系。而津村是來自日本、專注于漢方藥領域的百年企業,在中國耕耘多年,主要通過合資與合作方式參與中藥材種植、飲片加工和標準體系建設。
據知情人士透露,雙方確實曾就資本合作進行過初步探討,但最終未能達成一致。沒有控股、沒有配方交接、沒有技術轉移。這本是一場商業上非常正常的“談了但沒談成”,卻在網絡上被放大成“外資圖謀”“配方泄密”等言過其實的推斷。
實際上,津村在中國做的更多是“合作+夯基礎”的事:與科研機構共建GACP基地、參與中藥標準化研究、支持中藥材規范化栽培等。這些動作并沒有掌控企業,而是服務行業。
而健民的“婉拒”,則展現出本土藥企在全球化語境下的冷靜與獨立判斷。這不是“防外資”,而是“我知道自己要什么”。這份清醒,就是中醫藥走出去最好的底氣。
所以這次“沒合作成”的新聞,不是一件負面事件,而是一個信號:中醫藥行業的國際化正在進入“彼此尊重、理性合作”的新階段。外資要入場,得守規矩;本土要發展,有主見——這才是雙贏的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