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汽車市場延續良好態勢,多項經濟指標同比均實現兩位數增長。這是來之不易的。我們可以預期,在‘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全行業將以平穩運行告別‘多事之秋’,邁向即將到來的‘十五五’,這讓我們感到信心倍增。”日前,在2025中國汽車論壇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表示。
在他看來,過去幾年汽車行業面臨了諸多挑戰,包括新冠疫情、“芯片荒”、電池原材料漲價以及非理性競爭等一系列問題,但國內車市在今年上半年還是交出了亮眼的答卷。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前6個月,國內汽車產銷首次雙雙超過150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5%和11.4%。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為693.7萬輛,同比增長40.3%,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4.3%。“到目前為止,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占比達到10%。展望今年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預計將達到1600萬輛。”付炳鋒透露。
圖片來源:中國汽車論壇公眾號
車市產銷增長之時,行業也面臨著“內卷”加劇、企業“增量不增利”等一系列問題。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市場環境中,汽車企業怎樣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面對未來來自外部環境的挑戰,汽車企業的技術創新會走向何方?針對上述問題,在7月10日至12日舉行的2025中國汽車論壇上,不少車企高管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車企高管呼吁“反內卷”
“反內卷”依舊是汽車界的熱議話題。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在上述論壇表示,“我們現在已經調整了(打法),不再追求銷量的排名,我們認為質比量重要”。
外資企業也看到了“內卷”式競爭帶來的不利影響。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翔表示:“‘內卷’式競爭將阻礙產業的健康發展,持續的價格戰已將行業盈利能力降至極低水平。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將引發質量妥協,遏制創新,最終會影響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基于此,高翔建議全球汽車企業在促進自由貿易、增強供應鏈韌性等方面加強合作。
阿維塔科技總裁陳卓認為,目前很多因素都在倒逼車企全速奔跑適應競爭,但激烈競爭的同時,種種跡象也在提示企業應該回歸長期主義,堅守底線。
實際上,今年以來,中國汽車行業在規范市場秩序、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方面持續發力,一系列旨在引導企業合規經營、防范惡性競爭的舉措相繼出臺。如,3月,中汽協發布《關于規范企業數據發布的倡議書》;4月,中汽協聯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發布《關于規范駕駛輔助宣傳與應用的倡議書》;5月,中汽協發布《關于維護公平競爭秩序,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倡議》。
7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全國違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投訴平臺”開通“重點車企踐行賬期承諾線上問題(建議)反映窗口”,受理中小企業有關問題建議,重點監督一汽、東風等17家車企60天付款承諾落實情況。
“這段時間以來,‘反內卷’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行業主流車企也主動作為、加強自律,特別是快速采取了實質性舉措帶頭維護供應鏈穩定,維護供應商利益。當前,‘反內卷’治理工作還在不斷深化。”付炳鋒說。
智駕技術已迎來拐點
隨著電動化加速全球汽車產業的結構調整,人工智能技術全面興起,全行業正邁向“換道超車”的下半場,智能駕駛技術也是本次論壇的熱議話題。
廣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認為,隨著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的興起,用戶需求發生了根本變化,汽車已成為承載個性和情感的移動伙伴。深刻理解并精準滿足用戶的情感需求、提供情緒價值,已經成為當前汽車產品定義和開發的核心競爭力。
地平線總裁陳黎明表示,智能駕駛技術正處于關鍵發展階段。從創新曲線來看,當技術處于10%到20%的階段時,要么迎來快速增長,要么走向消亡。目前,智能駕駛技術已經迎來拐點,未來將快速增長。
“這一判斷基于三點:一、智能駕駛是我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在電動化和智能化方面都做出了明確規劃;二、城區NOA(Navigate on Autopilot)和高速NOA功能逐漸從高端車型下探至中低端車型,推動了技術的普及和成本降低;三、麥肯錫的統計報告顯示,智能化已成為消費者選擇電動車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高端品牌中,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的屬性備受關注。”陳黎明表示。
盡管前景廣闊,但智能駕駛仍面臨諸多挑戰。陳黎明指出,目前高速NOA已達到“好用”階段,但城區NOA仍處于“可用”階段,存在以下問題:城區交通復雜,系統容易出現過于保守或過于激進的情況,導致安全接管或安全事故;目前的系統ODD(Operational Design Domain)有限,泛化能力弱,使用區域受限;高性能系統成本高,限制了普及。
對此,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王耀指出,盡管國內智能駕駛做得很好,但仍要正視與特斯拉的差距。“對于智能駕駛而言,數據將會成為核心競爭力,當前全球各大車企以及自動駕駛公司已經進入比拼數據和算力的階段。但從算力上來說,國內所有主機廠的AI(人工智能)顯卡加起來都沒特斯拉的Dojo(特斯拉自主研發的超級計算機,用于加速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一家多。”王耀建議,行業相關平臺應開放,數據開源共享,增加數據來源,例如可以引入“車路云”的路端數據等。
中國車企要“有序出海”
汽車產業出海、全球貿易形勢等也成為本次論壇的重要話題。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翔表示,地緣政治博弈正深刻改變全球汽車產業鏈布局。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抬頭,引發了貿易紛爭,全球供應鏈網絡也由此變得脆弱,生產中斷的風險加劇。人工智能、碳排放和數據流動已成為全球監管的新焦點,這增加了產業發展環境的復雜性。
高翔認為,如今全球化已進入合作與沖突并存的新階段。在此背景下,需要同時促進自由貿易和供應鏈韌性,兩者應相互支撐,共同塑造既強調效率又強調安全的新產業標準。
尹同躍提出“文明出海” 圖片來源:中國汽車論壇公眾號
針對中國汽車“出海熱”,尹同躍提出“文明出海”的理念。他表示,奇瑞汽車在海外市場始終保持謙遜態度,主動適配當地需求,避免引發貿易摩擦。“我們要做國家‘走出去’的紐帶,而非麻煩制造者。”尹同躍強調,企業應攜手上下游構建全球統一戰線,通過共贏合作消除誤解,推動中國汽車產業有序出海。
“當前我國汽車出口面臨復雜多變的國際貿易環境、激烈的產品同質化競爭、跨文化經營與合規風險等問題,本土化的適配、售后服務體系的構建、質量風險以及售后服務管控等能力提升至關重要。”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安民表示。
在劉安民看來,中國車企要實現從“走出去”到“走進去”及“走上去”的跨越需重點關注三個方面:一是深化本土融合,必須深入研究目標市場的用戶需求、文化習慣和法規體系,在全球化平臺與本土化定制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實現產品的精準投放和品牌的情感共鳴;二是要強化風險管控,包括匯率波動風險、合規風險、質量風險等;三是要構筑韌性生態,單打獨斗難以制勝,需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共同構建涵蓋研發、生產、物流、銷售、金融、售后、認證等全球化的服務生態體系,形成整體合力。
值得一提的是,為嚴格防止“內卷外溢”,中汽協正在采取措施,推動企業在出海過程中尊重當地文化和法律。“中國車企在走向國際化之時,需要‘把家里的事情’處理好,拒絕‘內卷’式競爭。”付炳鋒表示,下一步,中汽協還將繼續匯聚行業正能量,共同營造風清氣正、健康和諧的良好產業發展生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