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子彈財經
作者 | 孟祥娜
編輯 | 胡芳潔
美編 | 邢靜
審核 | 頌文
6月30日,普祥健康遞交招股書,擬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普祥健康是華北地區以專業醫療能力為核心的醫養結合服務提供商,致力于為社區中老年人提供包括臨床診療、康復護理、安寧療護及其他延伸服務在內的一體化服務。據灼識咨詢報告,按2024年收入計算,普祥健康在華北地區醫養結合服務提供商中排名第二。
其背后掌舵人王偉斌,身兼雙全投資控股集團、神玉文化集團董事長,這位商界多面手如何跨界帶領普祥健康在華北醫養結合領域穩居第二?普祥健康此次上市,背后又暗藏哪些機遇與挑戰?
1、業績穩步增長,收購成利器
近年來,隨著老齡化浪潮洶涌而至,“銀發經濟”正從潛力賽道轉變為萬億級藍海市場。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24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3.1億人,占全國人口的22.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2億人,占全國人口的15.6%。我國老年人的數量接近美國的總人口,超過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人口總量。
老年人口的龐大基數,不僅催生了臨床診療、康復護理等剛性醫療需求,也讓安寧療護(一種針對終末期患者及其家屬的特殊照護模式)、健康管理等延伸服務成為新增長點。
在此背景下,普祥健康聚焦醫養結合領域,以“小綜合+大專科”模式切入社區養老場景,在北京等地布局了13家醫療機構,其中6家自營醫療機構、5家托管醫療機構及2家投資醫療機構。
近三年,普祥健康業績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營收由2022年的2.55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5億元,凈利潤由2022年的3884.4萬元增長至2024年的4388.2萬元。
但持續增長的數據背后,潛藏著不容忽視的隱憂。
一方面,公司營收對三家核心醫院的依賴度不斷上升。
目前,普祥健康已收購的北京普祥中醫院、北京大黃莊醫院與自建的北京普祥中醫腫瘤醫院構成公司營收主力。2022年至2024年,三家醫院合計營收分別為1.36億元、2.93億元及3.66億元,占公司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53.2%、69.4%及73.2%,占比呈現逐年上升趨勢。
普祥健康對這三家旗艦醫療機構的依賴程度較高,一旦這三家醫院的運營出現狀況,比如受到醫療事故沖擊、遭遇監管處罰、受不可抗力因素影響等,公司營收與利潤都將遭受嚴重打擊,后續的上市進程以及上市后的發展也會受到負面影響。
另一方面,公司擴張依賴收購。六家自營醫療機構中,僅北京普祥中醫腫瘤醫院與北京大山子普祥中醫醫院為自建,剩余四家——包括北京普祥中醫院、北京大黃莊醫院等均通過收購納入體系。
(圖 / 普祥健康招股書)
招股書中,普祥健康提到,2021年至2023年,公司旗下的普祥投資分三次收購了北京普祥中醫院70%股權,共花費7700萬元。
其中關鍵節點為:2022年6月30日,普祥投資花費1920萬元收購北京普祥中醫院16%股權,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升至51%,正式將其納入合并報表范圍并認定為附屬子公司。
但值得注意的是,該收購標的當時尚未實現盈利。2022年上半年財務數據顯示,普祥中醫院實現收入568.1萬元,但凈虧損達512萬元,同期凈資產僅186.9萬元。由于收購對價顯著高于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本次交易確認商譽6024.7萬元,是凈資產的32倍,形成高溢價收購情形。
根據招股書信息,普祥健康旗下北京大黃莊醫院、北京中聯燕龍醫院及天津津南區大醫仁仁門診部的收購細節尚未披露,且公司未就相關交易確認商譽。對此,「子彈財經」向其詢問交易細節未披露原因,但截至發稿,尚未回復。
2、收購擴張的代價,盈利能力下滑
近年來,普祥健康雖通過收購快速實現規模擴張并短期內提升市場份額,但這種"重資產"擴張模式已顯現明顯弊端。
重資產擴張模式下,若收購標的持續虧損或商譽減值,將直接沖擊企業現金流與盈利。
比如,2021年8月納入合并報表體系的唐山維康醫院及唐山普祥中醫醫院持續虧損,公司已于2025年6月通過戰略性股權處置優化區域資源配置。
目前,已披露的北京普祥中醫院收購案例中,6024.7萬元商譽占2024年凈利潤的137%,一旦該機構運營不及預期,單筆交易商譽減值即可吞噬全年利潤。
此外,北京普祥中醫院因處于運營爬坡期,毛利率顯著低于成熟機構,直接拉低公司整體盈利水平。2022年至2024年,公司毛利率從25.7%降至22.5%后小幅回升至23.5%,凈利率則從15.2%持續下滑至9.3%、8.8%。
這一變化背后,一方面在于北京普祥中醫院自2022年被收購后,仍需持續投入設備升級、團隊磨合等成本。
盡管北京普祥中醫院2024年門診人次、住院人次較收購初期均有顯著提升,但次均費用卻呈現明顯下降趨勢——2024年次均門診費用1242元/次、次均住院費用2.48萬元/次,較2022年的2298元/次、2.94萬元/次分別下降46%、16%。
公司在招股書中解釋,2022年次均費用較高主要因運營初期以皮膚科為核心專科,該科室單次治療費用本身具備較高定價屬性。而隨著機構逐步優化服務結構,增設具有差異化定價體系的科室,后續年度的次均門診費用自然呈現下降趨勢。
(圖 / 公司招股書)
若后續新收購機構延續“高投入、慢產出”的模式,公司凈利率可能跌破8%,陷入規模擴張與盈利乏力的惡性循環。
從市場布局角度來看,普祥健康業務高度集中于華北市場,尤其是北京地區。這種區域集中度過高的經營模式,使得公司在面對區域政策調整時顯得尤為脆弱。
例如,若北京出臺更為嚴格的醫保控費政策,限制報銷范圍或降低報銷比例,將直接影響公司的營收;若養老政策發生變化,如調整補貼標準或準入門檻,也會對其運營造成沖擊。
此外,區域集中還意味著公司難以分散市場風險,一旦華北地區市場需求下降或競爭加劇,公司缺乏其他區域市場的緩沖,抗風險能力將受到嚴峻考驗。
在此背景下,普祥健康赴港上市融資旨在突破區域依賴,向華東、華南及海外拓展;深化醫養服務,延伸慢性病管理等細分領域,提升服務品質;優化資產結構,探索混合模式,緩解重資產壓力。但后續能否成功上市,還存不確定性。
3、夫妻檔治理,從地產跨界醫養服務
王偉斌的跨界基因深深植根于普祥健康的發展脈絡中。
追溯至2004年6月,王偉斌將普祥投資作為北京潤富投資(現神玉藝術文化)的附屬板塊納入資本布局,而后者作為雙全地產集團全資子公司,構成了其從地產向醫養滲透的底層架構。
這位身兼普祥健康董事會主席、雙全投資控股集團董事長的商業多面手,其業務版圖橫跨房地產開發、科技醫療、教育投資與文化產業。
在普祥健康的戰略棋盤上,他以非執行董事身份執掌全局,從集團頂層設計到醫養賽道的業務錨定,將地產行業的資源整合邏輯深度植入醫療服務的擴張路徑。這種跨界操盤模式,成為企業從區域醫療單體走向華北醫養服務企業前列的核心驅動力。
其妻子卞嬌,比王偉斌小14歲,任職普祥健康執行董事及首席執行官。自2014年10月加入集團后,從普祥投資副總裁一路晉升,到如今負責公司戰略業務方向及全面監督管理,在日常運營、業務推進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
從股權結構來看,IPO前夕,王偉斌及其一致行動人徐華勇(王偉斌的表弟)共同控制公司73.99%的表決權。卞嬌暫未披露直接持股比例,其權益更多通過信托架構體現。
(圖 / 公司招股書)
此前,普祥健康已獲得三輪融資,投資者包括中金科元、云昇華西、Singapore Paincare Capital Pte Ltd(新加坡疼痛護理集團 Paincare Holdings 旗下投資實體),其估值從初創期的數千萬元躍升至2024年的20.5億元。若按照最后一輪估計粗略計算,王偉斌及其一致行動人的身價高達15億元。
然而,從地產跨界醫養服務,這對夫妻檔面臨雙重挑戰:既要突破醫療專業領域的資質壁壘與運營門檻,又需在泰康等巨頭構建的生態化競爭格局中尋找細分突破口。
王偉斌家族掌控的73.99%表決權,為企業戰略執行提供了高效決策基礎,但收購標的潛在的商譽減值風險與區域集中度過高的結構性問題,仍是其上市進程中必須直面的挑戰。
從行業來看,在醫養結合領域競爭白熱化的當下,泰康等行業龍頭已依托“保險+醫療+養老社區”的生態化模式構建起競爭壁壘。
相比之下,普祥健康通過差異化策略打造的“小綜合+大專科”特色診療體系,能否憑借社區醫療便捷性與專科技術壁壘,在細分領域形成獨特競爭力,仍需市場對其模式可持續性與盈利質量的進一步驗證。
在巨頭生態化突圍的格局下,普祥健康若想從“華北區域龍頭”邁向全國,需借上市融資突破區域依賴、優化資產結構。未來,普祥健康能否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子彈財經」將長期關注。
*文中題圖及其它未署名配圖來自:攝圖網,基于VRF協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