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展翅高飛。
朱鹮正在稻田里覓食。
在朱鹮保護區人工繁育中心內,劉義正在給朱鹮準備食物。
稻田里,朱鹮正在覓食嬉戲。
朱鹮,這一被譽為“東方寶石”的珍稀鳥類,曾因種種原因瀕臨滅絕。1981年,全球僅存的7只朱鹮在漢中市洋縣被發現,一場拯救瀕危物種的保護之路就此鋪開。如今,陜西朱鹮野外種群數量突破6000只。它們從秦嶺起飛,翱翔于綠水青山間,不僅驚艷了時光,更用悠揚的鳥鳴譜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樂章。
7月8日,漢中市洋縣,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
“我們這里的稻田不用化學農藥,就是為了讓朱鹮吃得放心!”在洋州鎮周家坎村的一片稻田旁,村民周學桂蹲在田壟上,指著地里整齊排列的殺蟲燈說,“四十多年前,誰能想到這么珍貴的鳥兒會重新把家安在稻田里呢?”
朱鹮,以其稀少的數量和優雅的形態聞名于世,歷史上廣泛分布于東亞地區,我國更是朱鹮最主要的歷史分布地。然而,進入20世紀,朱鹮種群數量急劇下降,一度已經“滅絕”。1981年,科研工作者在洋縣姚家溝發現了全球僅存的7只野生朱鹮,由此拉開了拯救瀕危物種的序幕。
從“發現”到“保護”,從“繁衍”到“復興”,經過四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朱鹮種群數量逐年增加,棲息地面積也由發現時不足5平方公里,擴大到1.6萬平方公里。
“我1990年到陜西朱鹮觀察保護站工作,最早接觸的是野外朱鹮保護工作。”在朱鹮生態園內,朱鹮保護區人工繁育中心飼養部負責人劉義仔細觀察著網籠里單腿站立的朱鹮,“那時,朱鹮野生種群的保護工作已經開展9年了,但你知道當時有多少只朱鹮嗎?15只!能經常被我們監測到的也僅有12只。九年多的時間,朱鹮數量才堪堪突破個位數,有再次滅絕的風險。”
后來,有人提出嘗試人工繁育。1992年,人工繁育中心投入使用,同年劉義被調來參與人工繁育飼養工作。“經過研究,我們決定采取‘野外保護為主,人工飼養繁育為輔’的模式來探索人工繁育的可行性。就是將野外受傷的、生存能力低下的朱鹮帶回中心飼養,對于能夠很好適應野外生存環境的朱鹮,就不去打擾它們。”劉義記得很清楚,剛開始人工繁育中心僅僅有6只朱鹮,其中2只雄鳥、4只雌鳥。
1995年,人工飼養子一代個體成功繁殖,3只朱鹮寶寶在中心破殼成功……今天,朱鹮保護區內有人工飼養朱鹮300余只,其中有50多只是由野外救助回來。
朱鹮命運的轉折,不僅發生在繁育中心的鳥舍里,更深深根植于保護區周邊廣袤的山林稻田之中。這場聲勢浩大的“綠色革命”,源于保護理念的根本性轉變——從孤立地保護朱鹮,轉向修復整個生態系統,特別是重塑人與朱鹮的關系。
“進入21世紀后,朱鹮數量破千,棲息地面積也不斷擴張。2003年前后,朱鹮保護工作有了一個轉折,從單一種群保護轉向了種群保護與覓食地保護雙線并行。”劉義告訴記者,“朱鹮主要的食物來源就是河流濕地和部分農田,要讓朱鹮吃上‘健康餐’,老百姓必然要犧牲掉一部分利益,我們得讓老百姓嘗到保護朱鹮的‘甜頭’。”
最直觀的就是朱鹮保護帶來的生態效益。每年朱鹮繁殖期大概有七八十天,在這期間,朱鹮“安家”的樹下必須24小時有人值守,觀察情況,驅趕蛇、鷹等極易對幼鳥造成傷害的生物。“隨著朱鹮種群數量增加,光靠我們工作人員監測肯定忙不過來,就開始讓群眾參與進來。”劉義回憶說。
從那時開始,一場稻田里的“綠色革命”悄然開啟:朱鹮棲息地的所有農田都不再使用農藥、化肥,轉而以太陽能殺蟲燈、性誘劑、稻田養魚鴨等綠色種植手段。而物理和生物防治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糧食減產。怎么辦?政府出招了,一方面給予稻農相應的生態補償金;另一方面,把農產品“有機牌”打出去,以好產品贏得好口碑。
這一套法子打下來,洋縣黑米、洋縣紅米、洋縣槐樹關紅薯等15大類113種農產品獲得有機產品認證,加上“朱鹮”助力,當地的特色農業、生態旅游發展得風生水起。
“堅持生態保護、綠色種植,為朱鹮棲息繁衍提供一個綠色家園,就得讓老百姓知道保護它有啥意義。”劉義說,自朱鹮在姚家溝被發現以來,生態宣講、自然科普一直是重頭戲,“現在我們這里,沒有人不知道朱鹮,隨便在田間找個老農,都說得頭頭是道。”
“要把朱鹮養,寧可少打糧”,當這句話成了洋縣老百姓的口頭禪時,生態環保、綠色發展理念早已隨著朱鹮一起“飛”入大伙的心間。如今,朱鹮保護的“陜西方案”已經成為國際公認的“拯救瀕危物種的典范”。而朱鹮也成了陜西乃至中國的“生態名片”和“文化名片”,多次在國際交往中擔任“友好使者”。
“翩翩兮朱鷺,來泛春塘棲綠樹。羽毛如翦色如染,遠飛欲下雙翅斂。”朱鹮,古人筆下的鳥中精靈,如今正從秦嶺深處飛向更遠的歷史分布地。
站在山腳下放眼四周,雨中稻田郁郁蔥蔥,連綿青山若隱若現。幾只朱鹮幼鳥正在稻田上空笨拙學飛……伴隨著陣陣鳥鳴,這場人與朱鹮相互守望的“綠色革命”,正在繼續。(記者 張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