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紅樓夢》(1987版)劇照
有人說,林黛玉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高敏感人格”典型:
天生怯弱,情緒細膩,多思多慮,總在咳嗽與哭泣之間飄搖;
她一年到頭“只好睡十夜滿足”,終日病懨懨、淚漣漣,儼然是古代的“精神內耗型少女”。
那么問題來了:
林黛玉為何如此嬌弱?她究竟得了什么病?是肺結核?抑郁癥?自幼體虛?愛而不得?還是,這一切只是她文學命運的“包裝紙”?
最近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的青年學者李遠達出了一本書叫《大觀園的病根:〈紅樓夢〉人物的身心困局》,這本書從敘事醫學的角度,給出了答案。
第3回 賈寶玉初會林黛玉 寶玉癡狂狠摔那玉
(清)孫溫絹本工筆彩繪
當今年輕人在黛玉“高敏感人格”中照見自身的精神內耗,在“冷香丸”與“養榮丸”里反思消費社會的安慰劑。
本書以“換新眼目”的解讀,讓我們看清黛玉之病根——那是人性在時代困局中共同的掙扎。
歷代讀者試圖用現代醫學解釋黛玉之病:肺結核(咯血、咳嗽)、二尖瓣狹窄(“腮上通紅”)、抑郁癥(多淚失眠)。
但李遠達老師不這么認為,他指出,這些診斷均陷入誤區:
文本證據薄弱:黛玉的咳嗽呈季節性(春分秋分發作),不符合肺結核傳染規律;所謂“二狹面”的情態描寫,實為寶玉愛戀視角下的審美投射(“病如西子勝三分”)
文學功能優先:曹雪芹從未明確黛玉的生理病因,因其病癥本質是推動敘事的裝置——咳嗽暗示情感波動,失眠強化孤高心性,咯血預示淚盡而亡。
第82-83回 黛玉臥病瀟湘館
(清)孫溫絹本工筆彩繪
另外李遠達老師通過“病-醫-藥-養”四重敘事,揭示黛玉疾病的深層結構:
癩頭和尚的讖語:三歲時“不許見外姓親友”的預言,直指黛玉踏入賈府即注定悲劇。她的病是還淚宿命的載體,更是禮教社會中孤女生存困境的外化。
人參養榮丸的反諷:此藥本為“自養榮衛”,黛玉卻越服越弱。書中剖析:榮國府的“溫補文化”實為精神壓榨的隱喻——黛玉以自身為藥滋養賈府,終被耗盡。
失眠的現代性啟示:黛玉自述“一年只睡十夜滿足覺”,指向高敏感人格在壓抑環境中的“精神內耗”。她的不寐是情感無處傾瀉的癥候,與當代青年的心理困境遙相呼應。
愛戀成疾——情感如何催化“病由此萌”?
黛玉病情惡化與寶黛愛情階段深度綁定,李遠達老師以五期說重構其身心互噬:
試探期:聽聞“金玉良緣”后疑懼交加,咳疾頻發;
定情期:寶玉贈舊帕,黛玉題詩時“五內沸然,腮紅如桃”,曹雪芹嘆“病由此萌”——情志激蕩誘發身心崩潰;
焦慮期:婚姻無望的壓抑致“焚稿斷癡情”,淚盡而亡實為心藥斷絕的必然。
“心病終須心藥治,解鈴還是系鈴人”——黛玉因誤信寶玉定親絕食,又因侍書澄清“親上作親”而回光返照,印證其生死皆系于情。
講真,李遠達老師的這本書真挺有意思,旁征博引,將書中很多細節聯系在一起,就好像破案一樣,抽絲剝繭,把很多“紅樓人物”的病根講的很明白。
最近正好慢書房在請李遠達老師在本周二給簽名上款《大觀園的病根》這本書,預約上款截止到今晚8點結束,有喜歡的讀者趕緊點擊以下圖片購買。
預約上款(to簽)·點擊圖片可購買
《大觀園的病根》
李遠達
豆瓣8.6,北大課堂的別樣《紅樓夢》打開方式。
醫學視角解讀紅樓,還蠻有意思的,比以往的紅學更加新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