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還在為臉上此起彼伏的痘痘煩惱不已?昂貴的護膚品用了不少,卻總是“春風吹又生”?其實,痘痘不只是皮膚問題,更是身體內部失衡的“信號燈”!尤其是在新加坡這樣濕熱的氣候環境下,體內“濕熱”積聚,極易上蒸于面,形成惱人的痘痘、粉刺、膿皰。如何從根源調理,告別反復長痘?
臉上痘痘瘋長,中醫怎么看?
新加坡貢方堂TCM丘保潤老中醫指出,從中醫角度看,臉上長痘痘(痤瘡)絕非表面清潔那么簡單,其根源主要與以下臟腑功能失調相關,尤其在新加坡濕熱環境下更為凸顯:
1.脾胃濕熱,上蒸顏面:(最常見?。?/p>
成因:飲食不節(嗜食辛辣、油膩、甜食、冷飲)、熬夜傷脾、久居濕熱環境(如新加坡),導致脾胃運化失常,濕濁內生,郁久化熱。濕熱之邪像“蒸汽”一樣向上熏蒸面部。
表現:痘痘紅腫、膿頭多、出油嚴重、毛孔粗大,常伴有口臭、口干口苦、大便粘滯不爽或便秘、舌苔黃膩。痘痘好發于口周、臉頰、額頭。
2.肺經風熱,外犯肌膚:
成因:外感風熱之邪,或體內有熱上攻于肺。
表現:痘痘顏色鮮紅,多為丘疹或小膿皰,可能伴有瘙癢、咽干咽痛、舌尖紅。痘痘好發于額頭、鼻翼。
3.沖任失調(女性多見):
成因:青春期、月經前后、壓力大導致體內激素(中醫稱沖任氣血)波動,氣滯血瘀或陰虛內熱。
表現:痘痘常在月經前加重,經后減輕,多生于下巴、下頜線附近。
4.血瘀痰凝:
成因:病程日久,濕熱或熱毒未清,阻滯氣血運行,形成瘀血痰濁。
表現:暗紅色硬結、囊腫型痘痘,痘印頑固難消,觸之疼痛。
丘保潤醫師強調:新加坡常年高溫多濕,居民飲食習慣偏甜膩、生冷,加上工作壓力大、作息不規律,使得‘脾胃濕熱型’痘痘患者比例極高。這類痘痘,光靠外涂藥膏或強力清潔往往治標不治本,必須釜底抽薪——清利濕熱,疏通中焦。
一個祛痘古方茵陳蒿湯顯威力
針對最為普遍的“脾胃濕熱型”痘痘,丘醫師在臨床實踐中,特別推崇并善用醫圣張仲景的祛痘古方——茵陳蒿湯進行調理,效果顯著。
茵陳蒿湯由茵陳、梔子、大黃3味藥組成,具有清熱祛濕的功效。
方中茵陳能清利濕熱,梔子可瀉火除煩,大黃則能通腑泄熱,三藥搭配,既能清除體內濕熱,又能調理胃腸功能,從根源上改善痘痘問題。
加減妙用:
膿皰多、熱毒盛:加金銀花、連翹、蒲公英增強清熱解毒之力。
油脂分泌過旺:加生山楂、荷葉、薏苡仁健脾化濕控油。
伴有便秘:酌情調整大黃用量或配伍枳實、厚樸。
女性經前加重:可合丹梔逍遙散疏肝清熱。
痘印暗沉:后期可加丹參、赤芍、玫瑰花活血化瘀淡痘印。
醫案
患者:陳女士,25歲。
主訴:面部反復長痘3年余,加重半年。以口周、臉頰為主,多為紅腫膿皰型,皮膚油膩,毛孔粗大。經前明顯加重??诳嗫诔簦科鹈黠@;大便粘滯,2-3日一行,排便不爽;易疲倦。
初診:舌質紅,苔黃厚膩,脈滑數。
診斷:脾胃濕熱蘊結,兼有肝郁(沖任失調)。
治以:清熱祛濕。
開方:茵陳蒿湯加減。
方藥:茵陳蒿15g,梔子10g,生大黃6g (后下),金銀花10g,連翹10g(清熱解毒消膿皰),生薏苡仁30g,茯苓15g(健脾利濕控油),柴胡8g,當歸10g,白芍10g(疏肝調沖任,緩解經前加重)。7劑,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服用。
醫囑:忌辛辣油炸甜食冷飲,晚上11點前睡覺,保持心情舒暢。
二診:服藥1周:大便通暢,每日1-2次,質軟成型;口苦口臭減輕;面部出油減少,未見新發大膿皰。效不更方繼續開了7劑。
結果:紅腫痘痘明顯消退,舊痘印變淡;精神好轉;舌苔變薄,黃膩減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