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美軍航母在全球海域耀武揚威。但令白宮萬萬沒想到的是,霸權衰落的篇章由此展開。
1.特朗普收到壞消息:新航母交付延期
近日,一份讓白宮官員看了要跳腳的文件送到了五角大樓——美國海軍最新一代"肯尼迪"號航母又要延期交付了!原計劃2025年交付的航母如今被不斷推遲,最新的交付時間已挪至2027年。
對于一直將中國當作假想敵的美國來說,似乎又失去了一個制衡解放軍的籌碼。
(“肯尼迪”號航母交付時間再度延期)
其實,這一切并非偶然。知情人士透露稱,"肯尼迪"號延期交付的原因居然是"造得太快了"!沒錯,就是造得太快導致將"福特"級的技術毛病全盤繼承過來了。這就像急著趕工蓋樓,結果地基都沒打牢就往上蓋,最后只能拆了重建。
實際上,這也折射出美國航母技術困境與造船業危機。曾幾何時,美國造船業是無可爭議的頂尖存在。然而,時至今日,美國航母的建造正在遭遇來自技術和產業結構的雙重壓力。
而“肯尼迪”號航母交付一再延期,更像是對美國霸權衰落的折射。
美國昔日的風光不再,霸權的陰影逐漸顯現。"尼米茲"號航母明年5月就要退役,這意味著在"肯尼迪"號交付前,美軍現役航母數量將從11艘降到10艘。而且"艾森豪威爾"號也計劃在2027年退役,到時候美軍航母數量可能進一步縮水。
而這似乎只是美國困境的冰山一角。
(美國造船業問題頻出)
2."尼米茲"號航母難交付,到底是什么原因?
說到"福特"級航母,那可真是美軍的一塊心病。雖然裝備了各種黑科技:電磁彈射系統、電磁攔阻裝置、先進武器升降機,但這些"高科技裝備"動不動就罷工!
以"先進武器升降機"為例,設計指標能把彈藥運載量從4.7噸提升到10.8噸,結果實際使用中動不動就卡殼。更離譜的是電磁攔阻裝置,在"福特"號上測試時創下了"平均20次攔阻就故障一次"的驚人紀錄。要知道美國海軍的要求可是至少連續16500次攔阻不能出故障,這差距簡直比馬里亞納海溝還深!
技術不成熟也就罷了,美國造船業的現狀更是雪上加霜。建造"肯尼迪"號的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公司現在面臨熟練工人流失、供應鏈斷裂的困境。美國海軍自己也承認,從"星座"級護衛艦到"哥倫比亞"級核潛艇,幾乎沒有一個項目能按時交付。
現在的情況就是:一邊是即將退役的"尼米茲"號,一邊是遲遲不能服役的"肯尼迪"號。美國航母編隊就像個破洞百出的漁網,這邊補好了那邊又漏了。更可怕的是,這種局面在未來幾年可能還會加劇——美軍艦艇即將陷入青黃不接的局面。
(“福特”級航母的電磁阻攔裝置問題不斷)
3.相比美國,中國海軍已成為冉冉升起的新星
美國航母編隊確實強大,這一點不得不承認。11艘核動力航母,每艘都是移動的海上堡壘,搭載著F-35C隱身戰機、"超級大黃蜂"攻擊機,配合E-2D預警機、EA-18G電子戰機,再加上"標準-6"遠程防空導彈、"拉姆"近防導彈和"密集陣"近防炮,構成遠中近三層防御網。更別提核動力帶來的無限續航能力,理論上可以全球巡航幾十年不靠岸補給。這樣的戰斗力,確實讓其他國家望塵莫及。
但問題是,時代變了。美國航母的優勢正在被中國快速追趕,甚至在某些領域已經被超越。中國第三艘航母福建艦已經下水,采用電磁彈射技術,一步到位對標美國最先進的"福特"級。
更可怕的是中國的造船能力——全球超過一半的造船產能在中國手里,而且中國采用的是模塊化建造技術,航母分段建造、整體拼裝,效率遠超美國。美國現在唯一能造核航母的紐波特紐斯船廠,問題不斷,造一艘"福特"級要花十幾年,而中國造一艘8萬噸級航母可能只需要美國一半的時間。
(福建艦服役的時間越來越近)
未來的海權格局已經顯現端倪:一邊是技術先進但數量遞減的美國航母,一邊是技術快速追趕的中國航母。當"肯尼迪"號最終服役時,它迎來的可能不是美國海軍的黃金時代,而是一個中美海上力量此消彼長的轉折點。這艘命運多舛的航母,或許會成為記錄美國霸權衰落的一座里程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