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3日上午10點,中國政府宣布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要求位于東海防空識別區飛行的航空器應當向中方通報飛行計劃,并發布了航空器識別規則公告和識別區示意圖,這則消息在東京霞關的政府辦公樓里引發了地震般的轟動。
三天之后的11月26日,時任首相安倍晉三緊急召集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外務大臣岸田文雄進行閉門磋商。
所謂“防空識別區”(ADIZ)是一國基于空防安全需求,在領空以外的國際空域單方面劃定的預警空域?。其核心目的是為軍方爭取更多預警時間,提前識別、監控可能威脅國家安全的航空器,為攔截行動創造條件?。
二戰后高空高速戰機普及,傳統防空體系反應時間不足。若等敵機逼近領空再攔截,成功率極低。延伸預警范圍成為國際通行做法?。
但說白了,劃設“防空識別區”也只有美國、日本、韓國等一些擁有較強軍事實力和偵察能力的國家真正在搞,至于中國,在2013年之前甚至沒有屬于自己的防空識別區。
這位老兄已經作古
之所以這次官宣“防空識別區”事件讓日本跳腳,是因為中國的防空識別區不僅和日本的有所重疊,而且堂堂正正地把當時中日還在爭端的釣魚島劃了進去,實際上,這就是宣示釣魚島的領空就是中國的領空。
據日本《讀賣新聞》事后報道,防衛省官員最初甚至懷疑是中國相關部門的網站遭到了黑客攻擊——因為就在三天前,中日雙方外交官員還就東海問題舉行過“氣氛友好”的會談。
中國劃設防空識別區的行動,給了對釣魚島中國領土等主權野心勃勃的日本政府當頭一棒,安倍內閣上下都陷入了氣急敗壞的歇斯底里。
但日本雖然貪婪卻不傻,安倍和小野寺等人清醒地認識到,光憑自己的海空力量還不是人民解放軍海空軍的對手。
2013年的人民海軍剛剛進入“下餃子”階段,新增服役軍艦?27艘?,包括2艘052C驅逐艦、3艘054A護衛艦、9艘056輕型護衛艦等。
“遼寧”號英姿
就在前一年的9月25日,中國海軍第一艘航母“遼寧”號正式交付,令沒有航母的日本海上自衛隊倍感壓力。
而彼時的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主力雖然擁有8艘宙斯盾驅逐艦(4艘金剛級、2艘愛宕級、2艘摩耶級)和18艘常規潛艇,但新增艦艇數量不及中國海軍一半,顯示出后繼乏力。
因此,日本幾乎是第一時間找上了自己的保護人美國,想要共同對中國施壓。
小野寺五典公開表示“日本自衛隊和駐日美軍將合作應對”,岸田文雄則拉上了其他盟友,威脅說:“日本必須與同樣表示關切的美國、韓國等各方面切實合作,共同要求中國取消這一措施”。
日本的圖謀是:如果包括美國,韓國,甚至中國的臺灣地區在內聯手無視該規定,那么防空識別區就形同虛設,就能挫敗中國的防空識別區方案。
如圖
隨后岸田文雄在48小時內與17個國家外長通話,試圖針對東海“防空識別區”一事組建國際反華聯盟。
與此同時,日本外務省罕見地制作了中英日三語宣傳動畫,通過社交媒體在全球傳播。動畫中把中國比作“突然在小區里設路障的霸道鄰居”,這個比喻后來被西方媒體廣泛引用。
為了給日本盟友打氣壯膽,美國國防部隨即跟進稱:不會按中國的規定通報航空器在防空識別區內的飛行計劃,而且美國不接受中國的任何要求。
美國人的囂張是有籌碼的:當時美國海軍總噸位達?350萬噸?,擁有?285艘?主力艦艇(含11艘核動力航母、22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62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彼時美國海軍的總噸位幾乎是中國海軍的3.5倍,航母數量11:1,宙斯盾艦數量62:2,不要說整個美國海軍,就算是其下屬的一個艦隊都能在與人民海軍的對抗中占據壓倒性優勢。
美國海軍驅逐艦
更別說,當時美國人的五代機F-22已經在天上飛了十幾年了,而中國空軍的主力戰機還是三代半的殲-10。
而中國方面也非常清楚,設置東海防空識別區一事,是在硬實力還不具備的情況下的行險之舉,如果美國、日本聯手,真的派出軍艦飛機到東海搗亂,想要攔是很難攔住的。
但正如當年爆火的電視劇《亮劍》里膾炙人口的一句話:狹路相逢勇者勝。劃定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就是向美日公開表示:既然我的界線已經劃下了,你就得認。
要是你不認,派飛機天天亂闖,那解放軍的飛機也就天天起飛,就問你敢不敢來一次擦槍走火,全面對抗?
事實證明,美國和日本雖然表面上不承認“防空識別區”,但他們的選擇相當現實,因為誰也不想冒和中國擦槍走火的風險。
時任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
其實在中國劃定防空識別區之初,日本航空、全日空、樂桃航空及日本貨物航空4家航空公司已向中國有關部門提交了飛行計劃,這讓日本政府相當惱火,甚至要求航空公司繼續按現有規則應對。
但就在菅義偉對著鏡頭慷慨陳詞、唾沫橫飛的同時,日本民航局卻悄悄向各航空公司下發內部指引,要求飛往上海、香港等地的航班“基于安全考慮”向中方報備。
全日空社長在董事會上直言:“我們不可能為政治口號犧牲商業利益。”這個決定后來被《朝日新聞》曝光,引發國內輿論嘩然。
日本航空公司老總們的腦袋遠遠比政府官員清醒,2014年春天,日本各大書店中悄然出現了一本名為《防空識別區的經濟學》的暢銷書。書中算了一筆賬:如果日本航空公司堅持不向中方報備,每年將多支出47億日元的繞飛成本。
更耐人尋味的是日本海上保安廳的巡邏記錄。雖然官方宣稱要“加倍巡邏釣魚島”,但2014年實際巡邏天數反而比2013年減少了15%。
中國海警船巡航釣魚島
一位退休的日本海保官員在匿名采訪中透露:“上級要求我們避免'不必要刺激',很多巡邏只是做做樣子。”
畢竟日本海上保安廳的那些船只就敢欺負一下中國漁船,在面對中國051型驅逐艦改裝的海警船時也已開始力不從心。
到2016年,連一向立場右傾的《產經新聞》都開始發表反思文章。其中一篇題為《我們是否反應過度》的評論指出:日本自己的防空識別區其實也覆蓋了爭議空域。
最標志性的轉變發生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籌備期間。為確保各國代表團順利入境,日本政府主動與中國協商建立了“奧運特別通道”,其中就包括簡化防空識別區的通報程序。
回頭看這場博弈,日本的表現就像個被搶了玩具的孩子——先是暴跳如雷,繼而討價還價,最后默默接受。
欺軟怕硬
而美國的立場則凸顯美式生意經:為他人火中取栗的事情美國是不干的,除了一開始派出2架沒有武裝的B-52裝裝樣子,后面的反應也就雷聲大雨點小,以至于干脆連雷聲都沒有了。
整個過程完美詮釋了國際政治中的“沉沒成本效應”:當對抗代價高于妥協收益時,再強硬的立場也會軟化。
國與國之間的博弈就是這么現實:你硬他就軟,你軟他就硬,只有敢于捍衛國家的主權和利益,才能贏得其他國家的尊重,一個國家在世界上講話才會有人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