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表演《英雄贊歌》、《中國脊梁》這些節目,就是要把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展現出來。”坤河鄉達滿民族舞蹈團隊長說。7月13日,黑河市坤河達斡爾族滿族鄉壩外草原上,第十屆“庫木勒節”期間,當地一支全部由女性組成的舞蹈團正在后臺緊張排練備演。作為節日文化展演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支舞蹈團自編自演的民族歌舞與情景劇,成為傳遞民族記憶與文化活力的重要載體。
坤河鄉民族舞蹈團部分成員合照(徐梓桐 攝)
十年堅守:用舞臺打撈民族記憶
“我們舞蹈團成立十年了,編排的作品大多是和達斡爾族、滿族文化相關的。”舞蹈團成員介紹,這支團隊成員涵蓋當地少數民族群眾與漢族村民,因對達滿民族文化的共同熱愛凝聚在一起。十年來,她們自編自演了《十送紅軍》《中國脊梁》等一系列充滿正能量的節目,以舞姿展現北大荒人開疆拓土的精神內涵。
除紅色主題舞蹈外,該舞蹈團還致力于瀕危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工作。“現在滿族滿語使用很少了,但我們不能把它丟失了。”舞蹈團成員表示,團隊嘗試用滿語演唱傳統歌曲,讓古老語言在旋律中延續;同時搜集整理民族民間故事,改編為舞蹈片段,讓民族文化記憶在舞臺上得以呈現。
舞蹈團成員表演辛勤勞作的家園生活(殷玥琦 攝)
舞姿再現遷徙史詩:情景劇里的達斡爾家園情懷
本屆庫木勒節期間,舞蹈團的重點展演節目是一部反映達斡爾族南遷歷程的情景劇《坤河岸邊》。“這部情景劇講的是達斡爾人曾因列強侵略從原鄉南遷的故事,前半段展現家園生活的美好,后半段呈現我們不畏艱辛的遷徙過程,以及搬遷后重建家園的生活狀況。”舞蹈團隊長介紹。劇中既有柳蒿芽渡饑荒的生存記憶再現,也有達斡爾人面對侵略時“英勇抗爭、不丟氣節”的民族精神刻畫,讓觀眾在舞姿中領略到民族的家園情懷。
舞蹈團成員表演達斡爾族南遷歷程(殷玥琦 攝)
跨民族的文化接力:漢族媽媽帶娃感受民族風情
舞蹈團的演出不僅吸引了少數民族群眾,也讓漢族游客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來自黑河市的漢族游客張女士帶著孩子觀看排練后表示:“特地帶孩子來體驗達斡爾族文化,覺得很有意思,也非常有意義。”她提到,現場的民族歌舞讓一家人深切感受到了達斡爾文化的吸引力。
在“庫木勒節”上,這支全部由女性組成的舞蹈團,用翻飛的裙裾將民族的歷史記憶、文化精神與團結力量編織成動人的舞臺詩篇,為“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節日主題,寫下了最鮮活的注腳。舞蹈團隊長感嘆道:“不管是哪個民族,大家都是為了把民族文化傳承下去而努力,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田鑫 陳昕 周雨珂 |編輯中國日報黑龍江記者站 周慧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