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開始,首屆中國新疆民間藝術季優秀節目巡演疆內巡演,以群眾文化“優質共享,均衡可及”的模式分三線并行,奔赴新疆14個地(州、市)及兵團師(市)。
來自新疆北部的6支巡演隊伍,帶著滿腔熱誠前往新疆南部大地,看生生不息的小草,聽那里人們的心跳。在城市、草原、戈壁、湖濱之間,讓文化的接力彼此呼應,不同場景在同一主題下同框——文藝與生活的碰撞,兵地同臺、各族共舞,“石榴花開”的故事在鼓點與歌聲中徐徐展開。
巴里坤,油菜花地喚醒激情
7月10日清晨,巡演車駛過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窗外金黃油菜花海一望無際。演員們一路顛簸的倦意瞬間被風吹散,大家的能量和激情仿佛瞬間被喚醒。
來不及休整,隊伍直奔湖濱生態園廣場。哈薩克族《阿肯彈唱》先聲奪人,冬不拉琴聲與即興對唱交織;民間藝人跳起《黑走馬》,馬靴踏地聲密集如雨;巴里坤小曲《繡荷包》的婉轉唱腔,讓安徽游客劉華勝舉起手機:“今天是進疆的第一站,就看到了這么精彩的演出,非常治愈,讓我這幾天自駕的疲憊一掃而空。”
夜幕下,巡演節目與本土創作無縫銜接:援疆歌曲《夢中的哈密》唱出絲路新城的今日容顏;話劇《遠方的家》以巴里坤熱土為幕,講述三代人守邊護家的故事;終場多民族舞蹈《五彩繽紛》里,維吾爾族旋轉、蒙古族抖肩、巴里坤小曲同頻共振,觀眾席間掌聲如潮。
巴里坤之美,美在山水,更美在“此心安處是吾鄉”。
“這里的文化和我家鄉的文化有很大的不同,很有民族特色,我特別希望他們能來我的家鄉演出!”寧夏的游客王虎林不禁盛情邀約。
鐵門關,感動與震撼
7月11日晚,巡演隊伍抵達兵團第二師鐵門關市絲路香街。開場舞《陽光下的新疆》剛揚起裙擺,觀眾已圍得水泄不通。
最催淚的節目當屬兵團原創舞蹈史詩《軍墾戀歌》。舞臺上,演員們揮鋤拓荒、抬夯筑壩,背景大屏閃過上世紀50年代的老照片。臺下,66歲的退休職工王先生攥緊老伴的手潸然淚下,“那個《軍墾戀歌》,演的就是我們父輩開荒造田的故事!”
當女聲呼麥《黑走馬》響起,低沉的喉音像從大地深處發出來一樣,大學生古麗米熱·艾力驚呼:“原來呼麥也能由女聲演繹!”
演出尾聲,象征民族團結的《盛世華彩石榴紅》中,漢族秧歌、塔吉克族鷹舞、哈薩克族卡拉角勒哈依次登臺,觀眾自發打起節拍。
鐵門關的這個夜晚,被鼓點與笑聲點亮。
新星市,雨夜里老兵目光灼灼
7月12日,哈密罕見暴雨,原定于兵團第十三師新星市廣場的演出緊急轉場至室內劇場。19時30分,文化館劇場座無虛席,觀眾冒雨而來,雨衣滴水未干便鼓起掌來。
打擊樂合奏《生生不息》以鏗鏘鼓點開場,塔吉克族《帕米爾的春天》緊隨其后,手鼓與鷹笛對話,仿佛雪山與草原的私語。
新星市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軍十六師,素有“進疆第一師”的美譽,多民族歷史文化、紅色軍墾文化在這里交相輝映。
胸前掛滿勛章的馬福元老人1954年在青海民和縣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8年隨部隊進疆,在紅星二場工作,昔年戰天斗地進疆墾荒,如今臺下看兒孫輩演跳他們的故事。
“今天的節目確實好看,不管哪個節目我都很喜歡,不管是哪個民族的舞蹈和歌曲都很好!”馬福元說。
節目《琴舞飛揚賀盛世》的舞蹈演員葉斯哈提·吾木爾太,看到觀眾的鼓掌,聽見臺下喊出的“亞克西”,讓他很感動,“能把家鄉的舞蹈能把本民族的舞蹈帶給新星市的觀眾們,我非常驕傲自豪!”
演出結束,大雨休止。劇場外,新星市的夜晚都是藝術季的味道。
阿克陶,好聽好看好好玩
7月13日傍晚,阿克陶縣楨中古城華燈初上,“打起手鼓唱起歌”在此拉開帷幕。帕米爾高原的各族群眾早早聚集,座椅、臺階甚至空地都擠滿了人,期待著這場文化盛宴。
蒼勁的“庫姆孜”琴聲里,柯爾克孜族英雄史詩《瑪納斯與阿勒曼別特的兄弟情緣》傳承人用充滿力量的吟唱,將英雄瑪納斯與阿勒曼別特共同對抗外敵的光輝傳奇在古城墻垣間回蕩。
“今天來到了《瑪納斯》的故鄉,非常的榮幸。”博州領隊甫金紅說。它讓南北疆文化雙向交流,讓《瑪納斯》這樣的瑰寶被更多人看見。
這個觀點也得到了阿克陶文工團副團長艾尼瓦爾·賽甫丁的贊同,“這個演出發揚光大了民間藝術的美麗,更加深南疆和北疆各個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好多好多精彩又神奇的表演!有特別歡快的舞蹈,有好聽的音樂,還有亮晶晶的漂亮衣服和帽子。”舞臺上的舞蹈、音樂和絢麗服飾讓阿克陶縣實驗小學學生熱吾扎提·吐爾遜江滿是興奮,“像過節一樣熱鬧!我覺得特別好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