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軍還沒總結完與巴基斯坦的空戰教訓,衛星圖像就突然發現,中國在班公湖有可新動作,據分析可能是部署了紅旗16防空導彈,印度這下又破防了,班公湖一直是中印邊境博弈的焦點之一,此前我國在此修建的新大橋剛通車,如今又有了更縝密的戰略部署,對印度來說,將構成怎樣的戰略威懾?
我國在班公湖的精妙布局
長期以來,班公湖都處在中印分別控制的局面之下,該湖地處青藏高原西部,呈東西狹長分布,全湖面積604平方公里,目前,我國控制了東部413平方公里淡水部分,約占湖泊總面積的68.5%,西側的191平方公里的咸水區則被印度非法控制,占湖泊總面積的31.5%。
班公湖戰略價值巨大,該湖周邊被多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環繞,形成了易守難攻的戰略防御屏障,可有效封鎖邊境地區的潛在滲透路線。并且湖泊地處中印邊境西段的核心位置,向東可輻射阿克賽欽,向北又能控制通往克什米爾的關鍵通道,同時班公湖又是什約克河谷的東段關鍵節點,該河谷是印度向向邊境輸送物資和兵力的重要通道,班公湖相當于什約克河谷的咽喉,控制該湖,可對什約克河谷形成天然制約。班公湖西北數公里處還緊挨著中印另一大對峙焦點加勒萬河谷,通過對班公湖進行軍事部署,可與加勒萬河谷形成相互依托的前沿立體防御體系。
2020年加勒萬河谷事件期間,中印在班公湖也發生了對峙,印軍妄圖在南岸侵占更多高地。事件結束后,我國便立刻開啟了班公湖大橋建設,截止到目前,已經在班公湖最窄處并排建起了兩座大橋,成功將我國在南北兩岸的機動時間從繞行8小時縮短至僅15公里,第二大橋承重能力更是達到了40噸級,可滿足高原重型裝備通行,進一步加強了我國在班公湖的軍事部署能力和物資兵力投送效率, 并且大橋通過南岸公路可與219國道形成有效聯動,既能直接融入我國在邊境的整體攻防體系內,又能與內地交通網實現完美閉環。
更令印度猝不及防的是,近期他們又發現中國在班公湖地區進行新戰略部署。據印度媒體報道稱,印度安全部門對美國Maxar衛星成像公司向印度提供的最新圖像進行研究后發現,班公湖地區出現了此前從未有過的“要地防空系統”,相關專家分析認為,較大可能是紅旗-16中程防空導彈系統陣地,位置大概在班公湖大橋北岸東側。
紅旗-16具備快速反應、抗干擾能力強、作戰范圍適中的特點,主要可用于攔截中低空來襲的戰機、直升機、巡航導彈等目標,其戰略輻射能力,可以覆蓋大橋所在的整個區域,從而形成有效的區域防空屏障,彌補在高原復雜地形下的防空盲區。這也就意味著,印軍戰機只要從拉達克機場起飛,便會第一時間被紅旗-16搭配的預警雷達發現,印軍要想從空中接近實控線,已經基本無望了。
印軍在邊境的頹勢明顯
在今年5月7日的印巴空戰中,印度在殲-10CE的攻勢下吃了虧,損失了數輛先進戰機,5月10日,又被巴基斯坦出動的JF-17梟龍戰機攜帶CM400高超音速導彈,精準摧毀了印度部署的S-400防空系統。多日以來,印度重點主要都放在如何應對殲-10CE、梟龍等巴基斯坦構成的空中作戰體系上。但如今卻又發現了中國在班公湖地區新部署,讓印度愈發陷入兩面戰略壓力。
但對于我國來說,班公湖大橋本就在中國控制區內,我國在這一地區進行部署,是理所當然的,針對中印邊境特殊的局勢,我國做好防御保護準備也合情合理,這一點與印度在邊境的擴張性軍事化行動存在本質區別,斷然不能混為一談。
多年來,我國一貫致力于通過對話協商解決邊境分歧,印度若想繼續通過單方面行動謀求所謂“戰略優勢”,最終只能以失敗收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