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交平臺有網友發布了一條視頻,引發了大家的關注。
網友開玩笑稱:“這是全網最難下咽的食物。”“舌頭:啥玩意過去了?牙齒:不造啊。喉嚨:我感覺呲溜一下。胃:上面的就不能嚼一下嗎?”
沒錯,這個讓“全網最難下咽的食物”就是我們山西的黃糕!今天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黃糕有多“黏人”?
嚼著嚼著嘴巴就被“黏住不放”了
黃糕,一種在山西大同、朔州、忻州等地廣為流傳的傳統美食,在這里只需花幾塊,便能享得一大盤金黃誘人的黃糕。
夾一小塊黃糕入口,其扎實、筋道的質地瞬間充盈口腔,微苦中帶著幾分香甜。
這種糕,由蒸熟的黍(黃米)面揉制而成。黍,是位列五谷的古老主糧,不同于常被用來熬粥的“稷”(即“小米”或“黏米”),黍面黏性極高,造就了黃糕扎實“硬核”的口感與風味。
別看黃糕外表樸實,其實暗藏著山西的飲食智慧。
圖源:山西廣播電視臺
黃糕的制作過程被稱為“搋糕”或“揣糕”,是一項既費力又講究技巧的工作。
首先,將黃米面用溫水和成濕塊狀,用手抓一把能成團且又可松散開,像沙子狀。
接著,將和好的面撒入蒸籠中,均勻鋪開,大火蒸熟。蒸熟后,迅速將糕取出,放入盆中,此時要用手蘸涼水,趁熱使勁揉搓,反復搗按、疊折和搋揉,直至其表面光滑、質地筋道。
最后,在成型的黃糕表面擦上一層油,以防止干皮,增加風味。
圖源:央視一套
然而,黃糕的魅力其實在于它的“黏性”,若不小心多嚼幾下,便會越嚼越粘,嘴中如同變成了一個小型的“攪拌機”嘴中仿佛陷入了一場黏稠的“拉鋸戰”。
圖源:山西廣播電視臺
當你嚼吧嚼吧,好不容易咽下一塊黃糕,摸著肌肉發酸的腮幫子問一個山西人到底是怎么吃黃糕。
那他可能會告訴你一個成語——“囫圇吞棗”:夾一塊糕,在菜湯里一蘸,放嘴里稍微一嚼,品一品糧食的清香,一口悶掉,只聽得胃里“咕咚”一聲,馬上踏實起來。
別管啥菜,
往黃糕上一澆就對了!
黃糕的獨特之處在于其剛柔并濟的食用之道。當地人巧妙利用各種濃香配菜,讓金黃筋道的糕體裹上順滑外衣,入口時外軟內韌,形成絕妙層次。
雖然看似簡單卻暗藏智慧的搭配,但保留了黃糕的本真風味,又讓每一口都充滿驚喜。
圖源:央視一套
黃糕+燉雞肉
黃糕的最佳搭檔是燉肉,“黃糕泡肉,吃個沒夠”,便是最好的明證。燉肉,可以是燉雞肉、燉五花肉、燉排骨,也可以是燉羊肉、燉牛肉。其中,最受歡迎的大概要數“燉雞肉素糕”。
制作時,選散養的土雞,將雞肉切塊焯水,進行小火慢燉。在燉制的過程中,將煮熟的雞蛋拉幾個小口放入肉鍋中同煮。最后湯汁紅亮濃稠,雞肉軟爛,雞蛋也成了肉色。
吃素糕時,舀幾小勺肉湯,將雞蛋夾開放在肉湯里,用筷子夾下一小素糕,將糕在肉湯里“打個滾兒”,吞而食之,美味至極,爽快至極。用山西當地民諺來說就是:“一吃,吃個油老虎兒;一咽,咽個雞叫鳴兒”,說的是糕不細嚼,整塊滑喉,豪氣頓生。
圖源:山西廣播電視臺
黃糕+大燴菜
黃糕搭配大燴菜,是許多“糕手”的最愛。在吃的時候,會把黃糕掰成小塊,浸進滾熱的大燴菜里。
糕體金黃,外筋內軟,吸飽湯汁后仍帶嚼勁;土豆、白菜、茄子、豆腐、粉條皆燉得軟爛,五花肉的油脂與菜香交融,湯汁濃而微黏。
一口下去,糕面先滑后彈,菜味咸鮮回甘,肉香在齒間游走,熱流直抵胃底。再添一勺辣椒油,辣意躥升,卻掩不住原本的醇厚。吃得興起,糕盡湯余,用勺刮碗,連最后一滴濃汁也不放過,堪稱人間至味。
圖源:大同日報融媒
黃糕+雞蛋
黃糕還有一個黃金搭檔是雞蛋,被稱之為“雞蛋碰糕”。雞蛋可以是炒雞蛋,也可以是煮雞蛋。
如果是炒雞蛋不能炒得太老,否則無法“碰”糕。嫩滑稀軟的炒雞蛋,散發著濃濃的胡麻油的香味,夾一塊糕,在炒雞蛋中“碰”幾下,別有風味。
“雞蛋碰糕”的靈魂吃法當是煮雞蛋,將切好的白煮蛋調上醬油醋料汁,一口下去,盡顯山西“醋老醯兒”的本色。蛋黃吸了料汁變得更加綿軟,與蛋清攪拌均勻,再與糕“碰撞”,便成為又一道美味。
黃糕也可七十二變?
若覺得粗獷豪邁的生吞黃糕太過硬核,那么山西人早已為這份美味準備了更巧妙的打開方式。讓這塊看似樸實的黃糕,擁有了“七十二變”的能力。
黃米油糕
油糕無論是日常餐桌還是年節慶典,它都穩穩占據著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這款極具代表性的山西碳水,其精髓在于胡麻油。在胡麻油浸潤下的油糕,披上了一層“金黃外衣”,并散發出濃郁醇厚的香氣。
如果說素糕是呈現食材本真之味,那么油糕堪稱面點界的“百變面孔”:包裹紅豆沙、棗泥則化作甜蜜誘人的餡心油糕;填入時蔬或素餡又能變身為咸香可口的菜糕。
以及擁有獨特制作技藝的當屬泡泡油糕,熱油一響,面胚旋即鼓脹成輕盈球殼,薄壁中空,酥松透光,入口即碎。
圖源:大同日報融媒
實片糕
蒸好的黃糕趁熱切片炸制,便是實片糕。在不同時間段吃實片糕,就細分出很多講究。
出油鍋的“現糕”最為驚艷,金黃酥脆的外殼包裹著軟糯的內芯,熱油激發的香氣撲鼻而來。稍待一兩個小時,便化作“圍糕”的溫潤口感,外皮回軟卻不失韌性,內里更顯綿密。
如果吃不完,第二天再撒上白糖熘制或油煎,糕體吸足糖分,入口即化,甜香在唇齒間流轉,別有一番風味。
圖源:大同日報融媒
自晉北一路向南,山西還有很多黃米糕點:黃米蒸棗糕,顏色喜慶,最適合搭配喜宴;年節桌上,總是少不了油炸紅豆糕……
而這些用黃米制成的各色糕點,對于山西人不只是填飽肚子的糧食,而是刻進骨子里的記憶。他們搬家要吃糕,過年要吃糕,喜事更要吃糕……“糕”與“高”同音,也有著“步步糕升”的吉祥寓意。
所以啊,千萬別被黃糕的“黏性”嚇到,學山西人豪邁地來一句:“管它黏不黏,吃就完了!”畢竟,這份美味里,藏著的可是山西人滾燙的生活熱情。
你是如何吃黃糕的
評論區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來源:人說山西好風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