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皮這吃食,打陜西關中地區傳開來,如今成了全國人都愛的家常味。搟面皮、面皮、米皮、釀皮,其實都算涼皮家族的成員。它性子隨和,不管是大江南北還是街頭巷尾,餐廳小攤上,總能見人捧著碗吃得香。各地做涼皮的法子不一樣,有的薄有的厚,有的用米有的用面,能涼吃也能熱吃,滋味各有各的妙,真沒法說誰更勝一籌。今天就來分享全國 6個地方的涼皮,都是做涼皮的老手,看看你吃過哪幾種?
1. 漢中面皮:大米做的 “面”,熱吃才夠味
陜西漢中的面皮,是當地小吃里的明星,也算陜西涼皮界的 “四大花旦” 之一。別看名字帶 “面”,實際是大米做的。為啥叫 “面皮” 不叫 “米皮”?一來它搟出來的形狀、嚼著的口感像面條,二來當地人最愛趁熱吃,滑溜溜的帶著溫度,這才得了 “面皮” 的名。
漢中大米磨漿蒸出來的面皮,透著米香,吃著軟乎乎的,配上當地的油辣子 —— 那辣子香得直鉆鼻子,辣勁卻不沖,拌在一起,香得人直跺腳。到了漢中,不蹲路邊吃碗熱面皮,等于白來。
2. 岐山搟面皮:“搟” 出來的筋道,越嚼越上癮
岐山搟面皮,光聽名就知道關鍵在 “搟” 字上。做的時候,面粉加水揉成面團,放水里反復搓洗,洗出的淀粉漿要是做普通涼皮,直接蒸就行;可搟面皮偏要多道工序:先把淀粉團搟成薄片,再上籠蒸。這么一來,面皮吃著偏硬,韌勁兒足,嚼著特別筋道。
調的時候,鹽水、蒜水、辣椒油、醋一樣不少,拌勻了往嘴里送,酸辣里帶著面香,吃一口就忘不了,越吃越想多夾一筷子。
3. 秦鎮米皮:蘸著辣油吃,辣得直咂嘴
陜西涼皮 “四大花旦” 里,還有個用大米做的 —— 秦鎮米皮。它和漢中面皮做法差不多,差別主要在口感和調料:秦鎮米皮用秈米做,看著細細軟軟,吃起來卻帶勁。
最出彩的是辣味:辣椒油里加了十幾種花椒大料,辣得純粹。調米皮的法子也特別:不是把辣椒油澆上去,而是捏一把米皮,在辣椒油里蘸幾下,白面皮裹著紅油,紅里透香,光看著就流口水。再配上黃瓜絲、芹菜、豆芽,一口下去酸辣帶勁,根本停不下來。
4. 濮陽裹涼皮:卷著吃的涼皮,一口悶才夠味
河南濮陽的裹涼皮,吃法透著機靈 —— 不用碗筷,拿在手里就啃,也叫卷涼皮。普通涼皮是切好拌調料,它偏學卷餅:一張涼皮鋪開,抹上醬料,堆上黃瓜絲、豆芽、面筋,卷成個筒,咬一口,涼皮的滑、配菜的脆、調料的香混在一起,蒜味直沖天靈蓋,越吃越夠味。
這吃法省事兒又管飽,逛街的時候買一個,邊走邊吃,爽得很。
5. 西安麻醬涼皮:麻醬香到骨子里,綿乎乎的解饞
西安麻醬涼皮,光聽名就知道主角是麻醬。它用小麥面粉磨漿蒸成,最絕的是那碗麻醬 —— 比平常吃的多放了十幾種料,一點不發苦,香得醇厚。
拌的時候厚厚抹一層,再撒上黃瓜絲,涼皮滑溜溜的,麻醬香裹著清爽,吃一口綿乎乎的,越嚼越有味道。老西安人夏天懶得做飯,端一碗麻醬涼皮,呼嚕呼嚕下肚,舒坦!
6. 巴盟釀皮:內蒙古的 “厚味” 涼皮,一口嘗遍五味
內蒙古的巴盟釀皮,看著顏色深褐,吃著軟乎乎卻不綿,帶點嚼勁。調的時候放蔥花油、辣椒油、鹽醋,再加上巴盟特制的配菜,最后澆勺大湯,一口下去,酸、辣、香、鮮全占了,滑嫩入味,去內蒙古玩的人,多半會尋著味兒找來。
它不像別的涼皮偏清爽,反倒帶著點厚重感,吃一碗頂飽又解饞。
這 6 種涼皮,各有各的脾氣 ,你吃過哪款?最念哪口?評論區聊聊,說不定能找到同款 “涼皮搭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