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咖啡里的云
聲明:原創文章,禁止轉載,抄襲必究!
直到看到丁洛風的八重人格,才真正明白劇名的真正涵義。
《刑偵12》的燒腦迷局背后,多重人格不僅是懸疑設定,更是對精神奴役的病理化隱喻。
刑凱的三重自我+丁洛風的八重人格,共同撕開了現代性壓迫的新維度:
“人格解離癥”原來分來三個部分——“主人格”、“審判者人格”、“守護者人格”。
“主人格”是社會化的溫和面具,用于應對職場與法律。
“審判者人格”是代行童年未竟之愿,懲罰罪犯。
“守護者人格”是制造偽證保護本體,甘擔道德污名。
丁洛風的主人格溫和理智,副人格承載暴力或控制欲,實則是他對抗童年創傷的防御系統。
當社會拒絕給予丁洛風公正(母親nue待、姐姐被xing侵)后,他分裂出“審判者人格”代行正義。
人格的混亂是對秩序崩塌的鏡像反射,而當社會拒絕給予公正,法律無法制裁權貴,人格裂變成為保存主體性的最后堡壘。
丁洛風的解離情況邢凱不完全相同。
雖然邢凱小時候同樣遭遇過家庭暴力,還因意外而失憶兩年,但是邢凱的主人格有相對良好的協調管理功能,所以邢凱能與解離人格阿賢可以長期意識共享。
“阿賢”的存在不影響邢凱的日常功能,在某種程度上還能照顧邢凱。
比如在路上看到曾嘉儀媽媽車禍死亡的這種痛苦和創傷,都由“阿賢”來承擔,不讓主人格參與,這就是解離人格保護主人格的方式。
盡管邢凱長期沒意識到自己早已解離出了一個暗黑人格,但邢凱的“黑屏”,讓主人格的管理功能立刻識別到了這個人格的“斷片”存在。
所以,這也是邢凱的暗黑人格不會參與“新七宗罪”的原因。
在這點上,丁洛風就完全不同,丁洛風對自己的“黑屏斷片”根本沒有意識。
丁洛風甚至分不清接力人格是他自己的一部分。
丁洛風的童年充滿創傷。
小時候遭受母親的nue待,母親偏執的行為影響了丁洛風的生活和心理。
那一場大火,燒毀了二人最后的母子羈絆,給丁洛風的童年留下了很深的陰影,同時也導致丁洛風成年后仍然難以釋懷,對母親充滿抗拒。
劇里出現的圓桌會議廳,是用來展現丁洛風的解離人格具象化。
這是一個很生動形象的視聽解釋,在一個人的內部存在很多個解離人格。
主人格通常是帶有出生證明的原始人格。
主人格最常與外部世界互動的那一個人格,承擔且負責日常生活功能(如吃飯、工作、說話、與外界接觸),具有清晰的現實感,被認為是“這個人”的人格。
當出現了解離人格時,如果主人格能夠感知到解離人格的存在和狀態,還能“協調”或“管理”他們。
解離人格也愿意聽從主人格的決策安排,內部甚至可以“開會”決定重要事情, 這種內部運行本身可以被認為是健康的。
即這些如同“家庭成員”的人格能配合默契、和諧相處、輪值合理,那么,不需要強行 “消除人格”整合內部。
邢凱和“阿賢”長期處于的就是這種解離情況,如果不是第三暗黑人格“小七”出現,則完全沒有要強行清除“阿賢”來增強主人格特質的必要。
只是,這種尚未整合、需要協調多個解離人格的主人格,比完整統一的人格要“更累”,體力和心理能量的消耗遠高于常人。
正如一個人在腦中開著一個多部門會議,永遠不能離場。
丁洛風的解離性人格障礙就是長期處于這種未整合的解離狀態,且主人格深度失能,引發了現實行為的失控。
丁洛風的八重人格里,只有主人格是他所有人格里唯一的正派。
因為林昱水對郝烔說如果他再去找丁洛風就當他叛徒,兵和賊永遠都不可能成為朋友。
其他人格都是反派,郝烔勉強算是中立人格。
丁洛風看起來活得很熱鬧,他有兄弟姐妹、伙伴,職場前輩,他還有朋友,但實際上,他一直都是孑然一人。
他活在自己的夢里,這個夢安慰了他,維持了他的生活。
虛擬的人格和幻想,替代了缺位的家人,丁洛風不斷撫慰著童年創傷和心理陰影、努力跟過去和解、試圖修復一切,說服自己繼續走下去。
他甚至會竊聽鄰居家的家庭生活以此填滿自己內心的空洞。
這一切,都映射出了丁洛風極端的孤獨和不幸的命運軌跡。
丁洛風的潛意識其實是出現了整合的意識,所以丁洛風安排“姐姐丁少蕓去美國,和郝烔、林昱水絕交”,甚至去遺忘白仲豪和夏軻、丁少婷。
但由于丁洛風主人格的長期失能無力,解離人格獨立自主,所以不聽從丁洛風的安排,反而將他“封鎖”得更加嚴格,讓解離人格不消失。
這種情況具象化為,阿水、郝烔、丁少婷、白仲豪和夏軻、丁少蕓在圓桌會議廳里反復出現,甚至幾個人格在爭吵,開會,但始終沒有丁洛風主人格。
丁少蕓已經表現出對丁洛風要她“離開”,“不要再出現”,很恐懼。
而其他解離人格也表現出不想消失,想要“一家人在一起”。
這樣的內部拉扯造成了失控的現實結果。
這樣的情況便會令一個人在現實中出現日常功能障礙,甚至更嚴重的問題,就像丁洛風。
更何況丁洛風是警司,內心信仰正義。
他不僅見過太多不正義的現實,而且還體驗了司法面對很多不義情況時的無能為力。
他本來對正義就有強烈的渴求,現實更讓他對正義充滿矛盾,甚至憤怒。
這間接也令他的解離人格發展做策劃“新七宗罪”的現實結果。
本質上,丁洛風對家人、對親情有著無限的眷戀,但命運多舛,他的親人早已離他而去。
他虛擬了這些人格,來成為他的姐姐、朋友,妹妹或者師兄,他們代表著他深藏的控制欲、自信、縝密,復仇或者暴戾。
當多個人格互奪刀具、爭論要不要殺掉一個人的時候,丁洛風的內心矛盾到達了頂峰:他的來路和痛苦,他的脆弱和努力,他的人性掙扎全在凸顯。
對于丁洛風他從小被母親nue待、目睹姐姐被xing侵,學業受到重創、遭受欺凌、根深蒂固的孤獨……
他的人格復雜程度超出想象,他甚至分裂出了8個人格。
他的主人格是社會化的、理智且溫和,但其余每一個副人格都承載了他生活中的陰影。
人精神世界的復雜和動蕩,往往源于情感上的黑洞,也源于生活經歷的艱辛和不易。
無論是放棄自我、選擇盲從于強者,還是沉迷于自我內心世界,其實都是經歷劇烈創傷之后的艱難適應。
雖然這些姿勢并不好看,但卻能給人以片刻安慰,在階層固化的殘酷生存里,家庭和親情都被逐一肢解、人與人之間關系淡漠、無數的人都在孤身漂泊。
醒來滿目蒼涼,也許只有在夢里才能覓得些些慰藉。
劇中呈現的這兩種解離癥結局,堪比精神領域的《雙城記》。
邢凱代表理想化的“整合派”。
他能與自己的人格和平共處,這種人格生態圈令人想起《致命ID》里那句:
每個人格都是幸存者。
最終刑凱完成的人格整合不是消滅,而是像交響樂團般讓各聲部和諧共鳴——火場中那個比出的手勢,既是向Sunny的告別,也是自我完整的宣言。
而丁洛風則是恐怖的“抹殺派”。
他像被困在《楚門的世界》里的植物人,其他人格聯手編織的虛假記憶,讓他連“自己正在被保護”的認知都沒有。
~未完待續~
(所有配圖均來自網絡)
作者:咖啡里的云
一直一直
在文字的陪伴中傾訴一顆不曾叛離的心
堅信成長才是女人最終的歸宿
愿你能在我的文字里感受溫暖和深情
他用“三重人格解離癥”,向我們展現和詮釋了人性的掙扎與救贖
起心動念皆為因,當下所受即是果,外部世界只是內心的外化和呈現
《刑偵12》:都說港劇早已沒落,但每年仍有那么一兩部,值得你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