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2025年7月5日至6日,“2025科技小學堂創新挑戰營(寧夏站)暨鄉村科技教育研討會”在寧夏銀川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由寧夏大學教師教育學院、銀川市西夏區教育局及華為公司聯合主辦,通過校地企合作及多地聯動模式,展示了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助力鄉村科技教育發展。
科技小學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7月5日,挑戰營在寧夏大學國際交流中心拉開帷幕,來自寧夏23所中小學的團隊參與了激烈角逐。科技小學堂作為華為面向中西部偏遠區域及鄉村學校的公益項目,旨在提升教師數字素養,提供優質科技教育資源和課程,激發鄉村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項目自2021年在寧夏試點以來,已覆蓋5個地市近40所學校,3000多名師生參與。
2025科技小學堂創新挑戰營(寧夏站)現場
本次挑戰營以“設計迷你污水處理系統”為課題,為學生搭建實踐與創新平臺,提升其科技思維與數字素養。在項目實施階段,主講教師詳細闡釋了理論知識與活動規則,23支參賽隊伍在指導教師和“AI教師”輔助下,完成了模型構建。最終,6支隊伍憑借卓越創意和功能實現脫穎而出。
鄉村科教大夢想,AI教育激發潛能
今年4月,寧夏教育廳印發《人工智能賦能基礎教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區中小學校全面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構建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智慧課堂,基本建成中小學人工智能課程體系、師資體系、管理體系、評價體系。在此背景下,為積極踐行“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三大戰略,7月6日上午,寧夏大學教師教育學院、銀川市西夏區教育局、華為公司聯合舉辦2025年鄉村科技教育研討會。
優秀作品展示環節,7支隊伍展示了其“迷你污水處理系統”設計,體現了創新思維和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專家報告環節,教育專家和鄉村一線教師分享了人工智能教育見解與實踐,強調了科學開展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要性。
教師研訓,提升科技素養
7月5日上午,80余位寧夏全區偏遠區域及鄉村教師參與了教師研訓營活動,來自寧夏、上海、杭州等地的多位專家系統性的講解了人工智能基礎知識,如何在課堂中使用各種人工智能工具提升教學效率,提升學生們對人工智能的認知,期間教師們還以項目團隊模式組隊開展動手操作實踐。
截至目前,科技小學堂項目已在江西、寧夏、河北、甘肅、云南五省60多所偏遠地區及鄉村學校落地,累計近萬名鄉村師生參與其中。華為期待攜手各方,持續推進項目在中西部更多偏遠區域及鄉村學校落地,助力教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為實現教育強國夢貢獻力量。(趙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