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羅墨韻承屈子 筆底波瀾見赤誠——專訪書法家彭亮:在江風詩魂中書寫傳承與創新
在汨羅江畔的清風中,常有一位身影伏案揮毫,墨香與江風交織成獨特的韻律。他就是彭亮,字明甫,號惜墨軒主——一位在傳統筆墨中深耕數十載,又在時代浪潮里勇辟新境的書法藝術家。從鄉村春聯的斑駁墨跡到國家級賽事的金獎榮耀,從泛黃的古帖臨摹到數字屏幕的筆墨流轉,彭亮用一支毛筆書寫著對中國書法藝術的執著與赤誠,在傳承與創新的平衡中,勾勒出屬于這個時代的筆墨風骨。
文脈溯源:從春聯墨香到翰墨人生
1969年,彭亮出生于“詩歌原鄉,端午源頭”的湖南汨羅。這片浸潤著屈原騷韻的土地,似乎從誕生起就為他埋下了文化的種子。而真正讓這顆種子萌芽的,是大哥筆下的筆墨乾坤。“我大哥是鄉村教師,鋼筆字、毛筆字都寫得極好。”彭亮的語氣里帶著懷念,“小時候總趴在他案頭看他批改作業、寫教案,那些橫平豎直的筆畫像有魔力,不知不覺就吸引了我。”在物質匱乏的年代,鄉村的文化印記樸素卻深刻,每年春節家家戶戶張貼的春聯,成了彭亮最早的“書法課堂”。“那時村里沒有書店,春聯就是最好的字帖。他會挨家挨戶看,記那些字的間架結構,回家就在地上用樹枝比劃。”這份孩童時期的癡迷,悄悄鋪就了他與書法相伴一生的道路。
中專求學期間,黑板報成了彭亮的“書法陣地”。“三年里,班上的黑板報幾乎都是他負責。粉筆在黑板上劃過的沙沙聲,文字排列成篇的成就感,讓他對書法的熱愛愈發強烈。”畢業后步入工作崗位,繁雜的事務并未沖淡這份執著,反而讓書法成為他安放心靈的港灣。“沒有其他愛好,閑暇時就泡在墨香里。鋪開宣紙,蘸飽濃墨,所有的煩憂都隨著筆尖的游走消散了。”幾十載寒來暑往,硯臺里的墨汁干了又添,宣紙上的筆畫由生澀到純熟,他在筆墨的暈染中體悟人生,也在日復一日的練習中收獲了內心的寧靜。
守正之道:在古帖中汲取筆墨靈魂
“書法如做人,根基要正。”這是彭亮常掛在嘴邊的話。他的書法之路,始終以傳統為基,在臨摹古帖中汲取養分。從漢隸的古樸厚重,到顏楷的雄渾大氣,再到趙體的圓潤秀逸,他逐一研習,尤其對王羲之、趙孟頫的書法情有獨鐘。“二王的行書灑脫靈動,趙孟頫的筆法圓潤勁健,他們的字既有筋骨又有氣韻,值得用一輩子去琢磨。”
多年臨摹,彭亮練就了“入帖深、出帖活”的功夫。他認為,臨摹不僅是模仿字形,更要領悟古人的用筆之道與精神氣度。“比如王羲之的《蘭亭序》,看似隨意的筆畫里藏著千錘百煉的功夫,每個轉折、提按都有講究。我會反復琢磨他的運筆速度,感受筆尖與紙張的摩擦力度,直到把那種‘力透紙背’的感覺融進自己的筆下。”正是這種較真的態度,讓他的書法在形神上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行草書筆力遒勁,線條流暢自然,章法上兼具韻律與節奏,既有古樸之風,又不失靈動之美。
在內容選擇上,彭亮偏愛以古詩詞為載體。“古詩詞是文字的精華,書法是筆墨的氣韻,二者結合是文化精髓的雙重呈現。”他舉例說,書寫蘇軾的《水調歌頭》時,會刻意放慢運筆速度,讓線條帶著曠達悠遠的氣息;而寫李白的《將進酒》,則筆勢奔放,用急促的提按展現詩中的豪情。“書寫時,既能借筆墨體悟詩中情懷,又能以詩意滋養筆法神采,讓傳統文脈在筆墨間流轉。”這種“詩墨相融”的創作理念,讓他的作品既有文學厚度,又有藝術張力,達成了形與意的深層共鳴。
創新之境:讓傳統筆墨煥發時代生機
“守正不是守舊,傳統書法要活下去,必須跟上時代的脈搏。”在彭亮看來,創新是書法藝術的生命力所在,但這種創新絕非脫離傳統的“標新立異”,而是“在守正基礎上求變”。
他的創新首先從技法突破開始。在線條質感上,他嘗試不同的運筆力度與速度,讓線條呈現出剛柔交錯的韻律。“比如寫豎畫,有時重按慢行,表現沉穩;有時輕提疾走,體現靈動,一剛一柔間,線條就有了呼吸感。”在結體上,他打破常規布局,在欹正、疏密之間尋找新的平衡,卻始終不脫離漢字的本真形態。“漢字是書法的根,再創新也不能讓別人認不出字,那不成了無源之水?”
更令人稱道的是,彭亮大膽嘗試書法與跨媒介元素的融合。他將書法線條的動態過程錄入影像,配合音效展現運筆節奏,讓觀者直觀感受“筆走龍蛇”的韻律;用數字技術疊加文字肌理與光影層次,構建出沉浸式的視覺空間;甚至通過交互裝置,讓觀者的筆觸與屏幕上的書法實時呼應。“有次在展覽上,一個小朋友用手指在屏幕上‘寫’字,我作品里的線條會跟著他的動作變化,他笑得特別開心。”彭亮說,這種探索既保留了漢字的精神內核,又賦予其當代科技的靈動與互動感,讓傳統書法以更鮮活的方式走進年輕人的生活。
面對創作中的靈感匱乏,彭亮有自己的“三板斧”:一是深挖古帖細節,從被忽略的筆法、章法中找突破;二是跨界借鑒,將繪畫的構圖、音樂的節奏融入筆端;三是觀照生活,把日常所見的山水肌理、情感起伏轉化為線條語言。“有次雨后看竹葉上的水珠滾落,那種自然的曲線讓我突然悟到,書法的線條也該如此,既有力量又有彈性。”這種“以實破虛”的創作思路,讓他的作品始終扎根生活,充滿生命力。
傳薪之志:讓筆墨之美跨越時空
近年來,彭亮的書法作品屢獲認可:2023年入選“江山如此多嬌”主題《中國郵冊》,2024年斬獲華娛杯書畫大賽金獎、第四屆右軍杯全國詩書畫家邀請賽一等獎……面對榮譽,他淡然處之:“獎項是對過去的肯定,更要著眼未來。”
在筆墨與屏幕的交匯間,書法家彭亮正用自己的方式延續著書法藝術的影響力,如今,彭亮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傳承上。他在百度、微信視頻號、抖音等平臺發布大量書法作品和書法視頻,他說,互聯網打破了地域限制,讓書法藝術走近更多人,也讓更多人愛上這門傳統藝術。
談及未來規劃,彭亮眼神堅定:“一是深耕傳統,每天臨帖不輟,吃透楷行草經典筆法;二是繼續探索與現代媒介的融合,讓筆墨借科技延伸張力;三是聚焦古詩詞與生活主題,用古典意境養氣,用日常感悟入筆,形成‘傳統為骨、創新為肌’的風格。”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成為連接傳統與未來的橋梁,讓更多人感受到書法的魅力。
采訪結束時,彭亮鋪開宣紙,提筆寫下“守正創新”四個大字。筆鋒流轉間,墨色濃淡相宜,既有古人的風骨,又有今人的氣象。正如汨羅江的水,千百年奔流不息,既承載著屈原的詩魂,也映照著新時代的霞光。彭亮的書法之路,亦如這江水,在傳統與創新的交織中,奔涌向前,生生不息。
藝術家簡歷
彭亮,字:明甫,號:惜墨軒主。1969年出生于湖南省汨羅市,書法注冊教師,中國白溪書畫院會員,華夏國藝書畫藝書中心會員,中國翰林書畫院院士。
2023年入選了“江山如此多嬌”主題《中國郵冊》。
2024年獲得華娛杯書畫大賽金獎,第四屆右軍杯全國詩書畫家邀請賽一等獎等。
藝術家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