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網上有個事兒挺多人在討論,甚至上了熱搜。這個事說的是:河北有一個26歲的小伙子Astro,在加拿大當上公務員快兩年了,他分享的經歷,把不少人都看愣了——在咱們這兒,考公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到了加拿大,咋就成了另一種模樣?
說起來,Astro一開始也不是奔著公務員去的加拿大。他碩士畢業后,先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大家習慣叫BC省)的一家中小型公司上班。按說,那兒加班不算多,但他總覺得壓力大,脖子疼得厲害,晚上常常睡不著。他琢磨著,公務員是不是能穩當點、輕松點?于是,就動了考公的心思。
真要考起來,他才發現,加拿大這考公的路數,跟咱國內完全不是一回事。咱這兒是統一時間上考場,行測申論一套一套來,那邊更像去公司找工作。想報哪個崗,直接上政府官網搜,投份簡歷就行。有意思的是,簡歷里不用貼照片,也不用說自己多大、是男是女,只要有合法的工作簽證,誰都能試。
過了簡歷關,就該筆試了。但這筆試也透著新鮮——沒有統一的卷子,每個崗位題目都不一樣,而且會提前一周把題發給你,等于說是開卷考,答完了發郵件回去就行。筆試過了進面試,面試環節很考驗人:每道題都需要不間斷說10分鐘,還需要用英文。Astro自己都說,哪怕用中文說10分鐘不停頓都不容易,更別說英文了,邏輯還得通順,觀點還得清楚,這一關確實不好過。
Astro考上之后,工作倒是真挺符合他當初的期待。他做的是行政崗,有點像咱國內的辦公室工作,寫寫材料、管管項目。領導說話特別客氣,安排活兒開口就是“please”,聽著就舒服。最讓人羨慕的是休假,人家是“超大周”輪著來:第一周休周六周日兩天,第二周就休周六、周日、周一三天,這么輪下來,一年休假能超150天。他那脖子疼的毛病,換了這份工作后,慢慢也就好了。
不過,也有不那么如意的地方。加拿大的公務員沒有食堂,吃飯需要自己解決。Astro算過賬,一碗牛肉面在店里吃,加上小費需要十多加幣(差不多五六十塊人民幣),反倒是自助燒烤、日料這些,一餐五六十加幣也能拿下,這價格對比讓不少人犯迷糊。租房也不便宜,要是沒自己的房子,光吃飯和房租,每月開銷就不少,所以他有空就自己做飯,既能省錢,也能吃口順口的。
至于升職,在加拿大也挺特別。領導說了不算,想往上走,需要重新參加全省的競聘。有回他看同一個崗位,70個人爭,最后只錄1個,錄取率才1.4%,比考的時候還卷,全得靠自己硬實力。
這事在網上傳開后,網友們的討論挺有意思。有人盯著那碗牛肉面和自助餐的價格較真:“十多加幣的牛肉面,和五六十的自助,這到底哪個貴?是不是日常吃飯更費錢?”也有人好奇:“咱國內考公政審挺嚴的,加拿大那邊不用政審嗎?流程里沒提啊。”還有人對比著說:“咱這兒考公是千軍萬馬擠獨木橋,那邊考公看著流程輕松,但英語面試10分鐘不停說,這門檻也不低啊,各有各的難。”
其實,說到底,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找份合適的工作都不容易。加拿大的考公流程看著靈活,不用擠統一考試的獨木橋,但語言關、競爭上崗的壓力一點不小;咱國內的考公雖然競爭激烈,但統一的標準也給了更多人公平競爭的機會。Astro的經歷,不過是兩種不同體系下的一個縮影——適合自己的,能讓日子過得踏實舒心的,就是好選擇。畢竟,工作最終的意義,還是為了更好地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