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為與西班牙內政部簽署一份采購合同。
根據西班牙數字報The Objective披露,華為這次簽的是西班牙內政部的數據存儲系統訂單,合同金額123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1.03億)。
別看金額不算驚天動地,但意義遠大于數字本身。歐洲市場被圍追堵截這么多年,華為居然又撕開了一道口子!
首先,客戶是西班牙官方。
眾所周知,官方的訂單向來對數據安全、技術可靠性要求極高,尤其是在歐美對華為5G設備嚴防死守的背景下,西班牙內政部敢把核心數據交給華為,本身就是一種態度和官方認可。
其次,技術標的很關鍵,華為OceanStor 6800 V5存儲系統。
這玩意兒不是消費級產品,而是企業級“數據倉庫”,專門處理海量敏感信息,比如公民身份數據、警務系統記錄等。
西班牙敢用,說明對華為的技術底子是放心的。
為什么是華為?
有人說歐洲的有些市場不是一直在“去華為化”嗎?但現實很骨感,華為能拿下訂單,靠的是實打實的性價比和技術沉淀。
舉個例子,華為的OceanStor系統在非洲和東歐已經廣泛應用,特點是性能穩、擴容靈活、價格比歐美廠商低20%-30%。
對西班牙來說,同樣的預算買IBM或戴爾可能只能搞定基礎配置,但華為能搭出更高效的方案。
而且,華為早在馬德里設了研發中心,本地化服務團隊隨時響應,這種接地氣的策略顯然奏效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華為第二次給西班牙提供解決方案了。之前就承接過綜合電信系統的項目,這次再合作,說明雙方已經建立了信任鏈。
過去幾年,華為在歐洲的處境堪稱魔幻:一邊是部分國家以“安全風險”為由禁用其5G設備,另一邊卻是德國鐵路、西班牙電信等巨頭持續采購華為技術。
這種矛盾背后,其實是一筆“經濟賬”的博弈。
歐洲國家很清楚,排斥華為可能面臨兩個后果:
一是5G建設成本飆升(諾基亞和愛立信的價格可不是吃素的),二是技術迭代速度落后。
因此西班牙這次的選擇,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務實派的勝利,安全很重要,但沒錢沒技術更致命。
而觀察華為的海外策略,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當5G基站被歐美圍堵時,華為迅速轉向了企業級存儲、云計算、光通信這些非敏感領域。
比如在非洲,華為幫多國搭建政務云;在沙特,參與建設智慧城市;現在西班牙的訂單也屬于這類悶聲發財的業務。
這種策略聰明在哪?
避開“雷區”,用技術剛需破局。畢竟不管哪個國家,數據總得存,網絡總得升級,而華為的解決方案恰好卡在了性價比和技術成熟的甜蜜點上。
所以說到底,在商言商,最終決定市場的還是技術和成本。
當然,華為的歐洲之路遠非坦途。美國的技術封鎖仍在持續,歐盟的《數字主權》戰略也暗含排外傾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