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AI撕裂數據與實體的邊界,量子計算探索物理規則的邊緣,綠色科技重塑增長的倫理,低空經濟、機器人、大模型打開科技躍遷的大門。
在這個大背景下,中國企業需要以智慧為坐標,穿透技術、組織與商業模式的“三重結界”,在數字與實體的糾纏中鍛造新物種。在這背后,是一群技術興國的信奉者,產業躍遷的掌舵人、商業社會的洞察者、認知邊界的拓荒者,這些企業家永遠走在創新的前沿。
與智者同行者,必將率先觸摸未來;與AI共振,終將定義下一個紀元。
我們邀請了多位國內外頂尖創新與商業領袖,人工智能鏈主和龍頭創新企業,共同展望2025產業發展、技術創新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前景。
此文為融中特別策劃·《2025向新·AI未來》系列報道第八篇。
作為下一代人工智能算力基座的領航者,九維圖靈專注于超大規模集群架構安全和算力加速技術創新,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全棧智算解決方案,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健康發展。
九維圖靈的誕生源于對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的深刻洞察。隨著全球數據量的爆發式增長和AI應用的日益普及,傳統的算力架構已經難以滿足市場的需求。九維圖靈的團隊憑借多年的技術積累和行業經驗,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市場空白,并迅速投入研發,致力于打造一個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的AI算力平臺。公司自主研發的SmartOS智算操作系統,突破了傳統云架構的限制,為AI應用的爆發式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該系統能夠有效應對億萬用戶和數據訪問時的高并發、高擴展性需求,幫助客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
除了技術創新,九維圖靈在產品研發上也展現了極高的專業水準。公司推出的多款產品,如高性能計算集群、AI加速卡等,均采用了先進的設計理念和制造工藝,不僅在性能上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更在安全性和可靠性上表現出色。這些產品廣泛應用于金融、醫療、教育、科研等多個領域,為客戶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和解決方案。
九維圖靈的團隊是其核心競爭力之一。公司匯聚了一批來自全球頂尖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他們在人工智能、高性能計算、網絡安全等領域擁有深厚的專業背景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正是這樣一支高素質的團隊,為九維圖靈的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憑借其在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方面的出色表現,九維圖靈獲得了多項榮譽,包括清華校友三創大賽一帶一路五強獎、中國MBA創業大賽優勝獎、河北省先進計算大賽二等獎等。這些榮譽不僅是對九維圖靈技術實力的認可,更是對其未來發展的期許。九維圖靈正以堅定的步伐,在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的道路上穩步前行,致力于打造有溫度的AI產品,為全球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以下為融中財經與九維圖創始人沈方藝對話實錄,以饗讀者:
融中財經:貴司所處AI產業鏈條哪些關鍵環節、市場格局如何,具備哪些技術/產品優勢等?
沈方藝:九維圖靈專注于AI產業鏈中應用層和平臺層的關鍵環節,其核心產品GoAgent是“智能體+平臺”創新模式的代表。當前,AI應用市場正處于爆發前夜,各類大模型和智能體技術層出不窮,但真正的挑戰在于如何將這些技術高效落地到具體行業和場景中,市場格局呈現“百花齊放,但缺乏真正殺手級應用”的特點。GoAgent的技術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突破傳統智能體單打獨斗模式,通過群體智能協作實現多智能體并行協作,大幅提升復雜任務處理能力;二是采用人智協同(Human-in-the-Loop)模式,強調AI與人的深度融合,保留人的決策權和創造力;三是提供從算力、模型到應用部署的全棧AIOS一體化解決方案,降低企業AI應用門檻。這些優勢得益于九維圖靈團隊在并行計算、算力調度等領域的深厚技術積累,為GoAgent的強大性能提供了堅實支撐。
融中財經:智能體在To B和To C市場的商業化模式差異有哪些?當前智能體技術的核心瓶頸是什么?多模態理解、長期記憶還是自主決策能力等?
沈方藝:商業化模式差異上,To C市場更注重個性化、娛樂化服務(如智能助手、虛擬陪伴等),商業模式以訂閱制、增值服務和內容付費為主;而To B市場則聚焦于提升企業效率、降低成本和業務賦能,主要采用訂閱服務與定制化解決方案。當前智能體技術的核心瓶頸在于"理解復雜世界的綜合能力",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需要突破多模態理解能力,使智能體能像人類一樣綜合處理文本、圖像、聲音、視頻等多維信息;其次要建立長期記憶系統,持續記錄用戶偏好和歷史交互以實現個性化服務;最關鍵的是發展自主決策能力,讓智能體在復雜環境中具備合理規劃、決策及試錯學習的能力。這些能力的突破將決定智能體技術能否真正實現規模化應用。
融中財經:當智能體整合外部信息或工具時,可能會偏離其預期目的。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沈方藝: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要解決智能體整合外部信息或工具時可能出現的“跑偏”問題,我們需要多管齊下。
首先要強化Prompt工程和約束,通過更精準的Prompt設計,明確智能體的目標和行為邊界,減少其自由發揮的空間.
其次,引入“守門員”機制,在智能體調用外部信息或工具后,增加一個審核環節,判斷其行為是否符合預期,如果不符合,及時進行干預和糾正。
之后要建立反饋循環,允許用戶對智能體的行為進行評價和反饋,智能體通過學習這些反饋不斷優化自身的行為模式.
最后提升智能體的“價值觀對齊”能力,這涉及到更深層次的模型訓練和調優,使其更好地理解人類的價值觀和倫理規范。
融中財經:大家都在擁抱開源生態,但企業生存又需構建差異化護城河。您認為貴司在哪些方面具備“做大做強”的優勢?開源后,如何解決數據共享與知識產權沖突?
沈方藝:GoAgent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其獨特的群體智能協作模式,這一創新技術使其在市場中脫穎而出。我們不僅擁有全棧技術實力,在算力、模型和應用層面都具備扎實積累,能夠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更重要的是具備深厚的行業Know-How和場景落地能力,能夠深刻理解行業需求并提供真正解決客戶痛點的應用方案。在數據共享與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我們采用"開源+閉源"的混合模式:通過開源部分核心技術吸引開發者共建生態,同時保留關鍵商業化組件以保持差異化優勢。我們還建立了嚴格的數據治理規范,運用加密、脫敏等技術手段保障數據安全與用戶隱私,并積極申請專利和軟件著作權等知識產權保護,確保技術創新成果得到充分保護,持續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融中財經:選擇做通用大模型還是應用模型?如何訓練專精模型?數據怎么搞、成本如何降?
沈方藝:關于這個問題,九維圖靈的思路其實很明確:我們選擇深耕應用模型,而不是去追逐通用大模型。通用大模型更多是在訓練端,是一個高度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行業,需要大量的算力的投入。創業公司更加適合走行業應用創新,找準利基市場,精準把握用戶畫像和市場需求是我們的路線
具體到怎么訓練專精模型?
首先,數據是關鍵,我們會想方設法搞到高質量的行業數據,當然,脫敏是必須的,然后我們會用一些數據增強的手段來擴充數據規模;另外,我們還會幫助企業構建自己的私域知識庫,讓模型更好地理解企業的業務。
至于成本,我們也有一些‘省錢’的妙招,比如模型壓縮和蒸餾,就是把大模型‘瘦身’,減少計算資源的消耗;還有增量訓練和遷移學習,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避免從零開始‘造輪子’;最后,我們還會對算力進行優化,用更高效的算法和硬件,提高算力利用率。
總之,我們相信,在應用層面做出創新,把AI真正地融入到各行各業,這才是更有價值的事情
融中財經:您認為未來3年,最具顛覆性的智能體應用場景是?
沈方藝:我認為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AI for Everything。就我個人而言,有幾個特別值得關注的賽道:首先是企業級工作流自動化,智能體將深度整合到OA、ERP、CRM等系統中,實現跨部門、跨業務流程的智能協同,大幅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其次是個性化知識服務領域,智能體將扮演"超級助理"角色,為用戶提供定制化的知識檢索、分析和推薦服務,比如在智能投研、法律顧問等專業場景的應用;最后是人機共創模式,智能體將與設計師、藝術家、程序員等創意工作者形成深度協作關系,在創作過程中相互激發,共同拓展人類創造力的邊界。這些賽道都展現了AI技術變革傳統工作方式的巨大潛力。
融中財經:智能體的“自主行為”如何界定責任?是否需要立法明確開發者、部署方、用戶的責任邊界?
沈方藝:隨著智能體自主性的不斷增強,其法律地位和社會責任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前沿議題。我認為當前亟需通過立法明確開發者、部署方和用戶三方的責任邊界:開發者應對智能體的設計、開發和訓練環節負責,確保符合法律法規和倫理規范;部署方需對智能體的部署、運行和維護負責,保障系統安全穩定運行;而用戶則需對其使用行為負責,不得利用智能體從事違法活動。在立法方向上,首先要明確智能體的法律定位——究竟是工具、代理人還是具有獨立人格的"電子人";其次要建立涵蓋研發、測試、部署全流程的準入監管制度,確保技術安全可靠;同時需要制定數據使用、隱私保護和公平性等方面的倫理規范;最關鍵的是建立完善的責任追究機制,明確智能體造成損害時各方的責任承擔方式。這些立法舉措將為智能體技術的健康發展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融中財經:AI訓練需要消耗海量數據與算力。未來如何展開技術創新,打造聰明又能干的智能體?多模態能力和MoE如何更好服務客戶?
沈方藝:未來的token和算力的單價成本大概率會持續下降,這是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用戶真正關心的,不僅僅是消耗成本,更是AI應用的實現效果和需求滿足度。
我們認為,未來5-10年,智能體將會對現有的SaaS場景進行全面的重塑,目前還有大量的細分場景的需求遠未被滿足,AI對人的能力的替代還遠遠不夠,市場的需求還有巨大的挖掘空間,市場潛力和規模可以說是看不到天花板。
因此,未來的技術創新將更加聚焦于以下幾個方面:
提升智能體的“深度理解”和“復雜任務處理”能力,這才是智能體真正發揮價值的關鍵。我們需要讓智能體不僅僅停留在“解決皮毛問題”的層面,而是能夠真正理解用戶的意圖,高效地完成復雜、專業的任務。
多模態能力,智能體需要具備處理和理解多種類型信息的能力,例如文本、圖像、語音、視頻等,才能更好地適應真實世界的復雜場景。這將極大地拓展智能體的應用范圍,例如,在電商領域,智能體可以根據用戶的瀏覽歷史、語音指令和上傳的圖片,提供更加精準的商品推薦和搭配建議。
MoE(Mixture of Experts),通過采用MoE架構,我們可以讓智能體具備更加專業化的能力。不同的“專家模型”負責不同的任務,智能體可以根據具體的任務需求,調用最合適的“專家”,從而實現更高的效率和準確率。例如,在金融領域,我們可以訓練專門負責風險評估、投資分析、客戶服務的“專家模型”,從而為客戶提供更加全面和專業的金融服務。
持續降低智能體的“使用門檻”,讓更多的用戶能夠輕松、便捷地使用智能體,也是非常重要的。這需要我們在交互方式、界面設計、應用開發等方面進行持續的創新。
總之,我們認為,未來的智能體技術創新,將更加注重于提升智能體的應用價值,滿足用戶更加復雜和專業的需求,從而真正開啟智能體時代的巨大市場潛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