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很多的朋友,有些沒有要孩子,有些生了一個,當問她還要不要二胎,得到的答案相當的統一,“一個都難養,還怎么敢生兩個?”還有些人則表示,自己房貸還沒還清呢,怎么敢生個娃和自己一起吃苦,其實這也道出了千萬中國年輕家庭的生育困境。
2025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中國人口總數降至14.09億,連續三年負增長,總和生育率僅為1.09,不僅遠低于2.1的更替水平,甚至低于日本和韓國。
衛健委調查更顯示,高達58.3%的育齡人群不打算或不愿意生育,這一比例比2020年暴增近16%。
一邊是專家提倡年輕人應該多生,一邊則是年輕人不愿意生。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2024年全國出生人口降至954萬,相比歷史高峰期的1700多萬人,降幅度令人震驚。更令人擔憂的是,這種下降趨勢并未顯示出緩解跡象。
人口結構的變化正在引發連鎖反應。教育系統首當其沖:2024年幼兒園少了2萬所,適齡入園的孩子一下少了500萬。幼師們面臨職業轉型壓力,許多人不得不尋找其他工作機會。
年輕人不愿意生娃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經濟壓力太大,養娃已成奢侈品
面對專家“生二胎”的呼吁,年輕人用一組組扎心數據回應。上海一對年收入40萬的白領夫妻精打細算后列出詳細清單:從懷孕到孩子大學畢業,至少需要86.8萬元。
有研究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養育成本最高的國家之一——養育一個孩子到大學畢業需要70-100萬元。
“商品只要加上‘嬰幼兒’三個字,價格立刻翻倍。”一位家長無奈地表示。嬰幼兒用品價格虛高,加上孩子幾乎人手一張醫院“會員卡”,大病小病都要往醫院跑,養育成本雪上加霜。
教育投入更是無底洞。上海那對夫妻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幼兒園開始就安排各種課程:鋼琴、足球、英語,課程表排得滿滿當當,僅小學階段就投入幾十萬。
第二:住房壓力仍然是難以跨越的門檻
高房價已經成為年輕人不敢生育的第一道門檻。一線城市動輒數百萬一套,二三線也需150-200萬,耗盡家庭積蓄還背上數十年房貸。
一位兒媳對催生的退休老教師直言:“房貸還沒還清呢,我怎么敢生個娃讓他跟我們一起吃苦?”
2024年全國結婚登記數僅610.6萬對,相比2013年的峰值1346.9萬對幾乎腰斬。結婚率大幅下滑直接影響了生育率,形成相互強化的負反饋循環。
第三:年輕人的觀念已經改變
傳統的“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觀念在年輕一代面前顯得蒼白無力。許多年輕人抱著自己的貓狗,真誠地說“我現在挺好的”,這種生活方式在他們看來既充實又自由。
現在的年輕人20歲時大學還沒畢業,畢業后面臨激烈的就業競爭和不確定的未來。他們常常感慨:“我自己都過不好,為什么要拖無辜的孩子來受罪?”
這種想法表面消極,實際上體現了一種對生命的負責態度。
面對專家提倡的生育二胎,網友也是怒懟到“當生存不再是賭注,生育才會變成禮物”。2025年如果不搬走年輕人“不敢生”的大山。那么人們生育的意愿還是會比較的低,所以穩就業,減輕多孩家庭的住房壓力,以及學前義務教育階段,多補貼,多一些優惠的政策,或許才能真正讓這些年輕人愿意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