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才華蓋世的古人,李白、杜甫和蘇軾這幾位,那絕對是要上榜的。其中杜甫可能算是努力型的才子,李白和蘇軾,那絕對是天才型的才子。
杜甫寫詩作文,是需要費些腦筋的,李白曾經特地寫了一首詩講了杜甫這方面的困難: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其實李白這種天才,他們是不同普通人寫文作詩的困難程度的。賈島就曾寫過: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啥意思?好的詩句,甚至需要好幾年才能打磨出來。
蘇軾是和李白差不多的天才,寫文作詩,幾乎都能信手拈來,壓根不需要查資料。而且寫出來的詩句,精品非常多。
從人生命運來看,李白、杜甫和蘇軾,其實也有不少相同之處。其中最大的共同點,那就是仕途不順!
李白兩起兩落
孔子云,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意思是,當官的人,要多去學習。學習好的人,就去當官。
在封建時代,讀書人當官,是最好的出路。因為工作機會太少了,為讀書人提供工作崗位的,往往只有朝廷。而且,做了官以后,可以實現自身的抱負,為天下百姓謀福利。
所以說,無論是李白、杜甫還是蘇軾,都渴望走這條路,而且他們都在這條路上努力過。不過很可惜,這三人在仕途上都不順,甚至遭遇過牢獄之災。
李白,由于出身問題,沒有考科舉的資格。為此,他只能走后門進入官場。唐朝皇族姓李,自稱道教始祖老子李耳的后代。所以那時候通過修道這條路,傍上皇族,從而得到官位的不少。李白就是其中之一。
李白修道后,得到了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賞識,直接被推薦到了唐玄宗那兒,成為了御用詩人。
只不過李白的理想是當宰相,因此沒干多久,他便掛冠而去,留下了這樣的美談: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后來的李白,遭遇了安史之亂。原本他準備避世了此余生的。結果唐玄宗的兒子永王李璘找上了他,還讓他當軍師。
李白的腦子里忽然閃現出了諸葛亮的形象,那可是中國古代文人的標桿。于是李白又開啟了人生第二春。結果他發現,永王李璘居然是反賊?好家伙,這消息夠勁爆的。
唐肅宗李亨滅了永王李璘后,李白也就這么下了大獄。被朋友們營救出來以后,李白再無當官的心思,最終放浪于形骸之外,流連于山水之間。
杜甫過于耿直
杜甫是富三代,他的爺爺杜審言,是武則天時期的高官。所以杜甫小時候是不缺錢花的。有段時間李白來找杜甫玩,兩個人相約一路游玩,基本都是杜公子買單。
人到中年以后,杜甫也開始考慮仕途問題了,不過杜甫在科舉上沒什么成就,考了10年都沒考上。人家給了他一個河西尉的官職,他覺得太低級了,留下了這么一句詩:不作河西尉,凄涼為折腰。
人家一看,喲呵,你還委屈上了?就給他改任為右衛率府兵曹。看著名字高大上,實際上就是看兵器庫鑰匙的人。
那時候他太窮了,老本都被霍霍光了,回家一看,小兒子居然餓死了!無奈之下,杜甫只能接納了這個官職。
他人生的轉機,是在安史之亂后。由于官職太小,所以安史叛軍攻入長安,抓了一幫官員后,壓根就不在乎杜甫。杜甫這才得以逃脫,前往鳳翔,拜見剛上任的唐肅宗。
唐肅宗當時急需人才支持,見杜甫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說起話來朗朗上口,所以就給了他一個左拾遺的官職,其實就是一個七八品左右的官職。但該官職作用很大,主要負責幫皇帝查漏補缺,就問你重不重要吧?
但是,杜甫過于耿直,引起了唐肅宗的反感。
當時身在四川避難的唐玄宗,還想和兒子唐肅宗掰掰手腕,所以就向唐肅宗那兒塞了好幾個宰相。老爹給安排助手,你不要也不成啊?這些人里,就有一個叫房琯的。
房琯說起理論知識來,頭頭是道,感覺天下就他最牛。但實際打起仗來,卻一無是處,導致唐肅宗本就不多的兵馬,損失慘重。
那唐肅宗肯定不爽啊,你小子是來幫我的嗎?你是來克我的吧?再加上他是唐玄宗塞過來的宰相,極有可能對唐玄宗更忠心,所以唐肅宗就打算把房琯給撤了。結果耿直的杜甫立刻出面阻止。
唐肅宗呵呵一笑,不僅撤了房琯,連杜甫也一并給擼了。從此以后,杜甫再也沒得到過唐肅宗的信任,甚至被打成了房琯那一派的人。
蘇軾: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
蘇軾可謂是天縱奇才,二十出頭的年紀,他和弟弟同時高中進士,被宋仁宗稱之為宰相之才。
不過蘇軾這個人的性格,是不適合在朝廷當官的。王安石搞變法的時候,他覺得變法的條款中,有一部分過于激進,所以他選擇反對。結果被王安石打發到地方上當官了。
等到司馬光主政,反對王安石變法的時候,蘇軾又跑出來說,王安石變法的一部分條款,是對國家有利的,不應該完全被廢除。結果又被打發到了地方上做官。
宋神宗、宋哲宗時代,蘇軾的政敵們掌握權柄以后,開始瘋狂收拾蘇軾。不僅讓他經受了烏臺詩案的牢獄之災,而且出獄以后,蘇軾被各種貶謫,黃州、惠州、儋州等等,簡直被貶麻了。
所以說,蘇軾這一生,當官最理想的狀態,其實是在地方上擔任刺史。杭州、徐州、密州、湖州等等,蘇軾都去過,而且留下了不少政績。一旦他進入朝廷,那對不起,根本玩不轉。
蘇軾比李杜要幸運
宋徽宗繼位后,想起了才華蓋世的蘇軾,便將其召回。奈何在回來的路上,蘇軾就在江蘇常州去世了。
當時很多人都在為蘇軾感到惋惜,因為蘇軾走的時候,才64歲。不少人認為,這次蘇軾回京以后,肯定可以成為宰相。畢竟才華擺在那里,治理地方又十分有能力,宋徽宗又是一個特別喜歡舞文弄墨的皇帝,蘇軾不當宰相才怪!
其實蘇軾是比較幸運的,因為他去世后,過了10年,爆發了包括梁山起義在內的農民起義,過了19年,又爆發了規模浩大的方臘起義。
蘇軾去世后,僅僅過了26年時間,北宋就滅亡了,宋朝就要面臨靖康之恥了,就問你,是不是幸運吧?
雖然蘇軾一生顛沛流離,但畢竟沒有體會到國破山河在的悲涼。反觀李白和杜甫,他們的余生,都是在安史之亂的影響下度過的,李白晚年在船上喝酒,撲通一聲升仙了。有資料表明,杜甫是經歷了一場大洪水,5天沒吃上飯,最后因為吃飯太急噎死的。可謂是晚景凄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