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戰爭時期,廖耀湘取得的功績比其他國軍將領高很多,尤其是在同日軍作戰,他霸氣側漏,將國軍的威風展現的淋漓盡致,就連日軍都曾多次被揍趴下。另外在遠征緬甸的時候,廖耀湘可是立功比孫立人還要多。
二戰結束后,美國就曾給參與遠征緬甸的國軍給予榮譽獎勵,能夠獲得金葉勛章的有陳誠,李宗仁還有廖耀湘等人。可見廖耀湘當時的功勞有多大,直接能與國軍的大佬相提并論。至于杜律明,孫立人獲得的只是銀葉勛章,如此看來廖耀湘能力是在他們之上,同時說明在國軍中,廖耀湘是能力出眾的存在。
就說東北作戰的時候,廖耀湘的兵團就是最讓我軍頭疼的,而我軍想要取得遼沈戰役的勝利,就需要先將他的兵團消滅,其他國軍就不成問題了。然而廖耀湘的軍銜卻是讓人疑惑的,因為他再領導兵團作戰時,不過是個上校,既然他作戰這么強,可為啥軍銜這么低呢?這著實讓人想不通。并且在廖耀湘榮升少將只有一個月之后,就全軍覆沒,且他自己也成為我軍俘虜,可他并不清楚自己的軍銜已經上升了。要說廖耀湘的軍銜,是國軍正規的軍銜制度,還有證書的那種,蔣介石也是承認的。
1947年8月在廖耀湘當上擔任兵團司令,他軍銜屬于上校,可職務上的軍銜屬于少將,那么為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還不是國軍中軍銜使用混亂,才出現高能力低軍銜的情況。另外國軍使用的軍銜制度,就是從日本那里引進而來,一是日本當時是亞洲比較強的國家,再就是孫中山最熟悉的也就是日本,所以從他們那里學習軍銜制度也就沒有什么好奇怪的。最重要的是,日本文化與中國有相似的地方,直接抄也不會有太大的差別。
所以在國軍中的軍銜等級就只有兩個,分別是校官和將官。至于這兩個等級再分成三個級別,也就是上,中還有少。最初這個制度還是很容易讓人明白的,只不過在國軍經過軍閥戰亂后,國軍中的一些將領就出現了加官進爵的事情,所以國軍中的將領情況就變得有些復雜了。
蔣介石對這樣的情況很不滿,于是就讓何應欽負責整頓軍銜,于是銓敘軍銜就這么誕生了,當時負責這個軍銜評定的還有一個部門叫做銓敘廳。該部門主要是對國軍中將領軍銜的評定,并且只要獲得軍銜的將領,都會有相應的證書,蔣介石也認可的。至于廖耀湘不管最初是上校,后來是少將,這都得到國民政府認可,可以說這是相當有含金量的。
但是在銓敘軍銜的基礎上還來了個延伸,上將有一級,二級之分,蔣介石屬于唯一的一個特級上將,至于其他等級的軍銜人數上有很大的限制。白崇禧在抗日戰爭之后,就獲得上將軍銜,與薛岳比是早了二十多年。不過還有一點就是國軍將領的軍銜一旦確定,就不會做更改,就算是在作戰中因為一些原因,遭到了降職,或者升遷,其軍銜也是固定不變的,不過這個時候卻也出現了職務軍銜。而這么做也可以將銓敘軍銜補充的更加全面。
因為在待遇上基本上沒有變化,然后職務軍銜就被經常拿來用了,就說張靈甫,如果從銓敘軍銜方面看,他是少將,然而職務軍銜來看的話,卻只是中將,因此別人在對張靈甫稱呼時就會帶上中將,廖耀湘也是如此,他雖然銓敘軍銜是上校,然而職務方面卻是屬于中將,這可能讓很多人無法理解,可是蔣介石卻解釋,國軍將領在等級上高出外國軍人,然而實力卻遠不如別人,所以要多多反省才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