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7月12日,安徽省作協原副主席石楠攜傳記文學作品《畫魂:潘玉良傳》在安慶新華書店勸業場店舉辦新書分享會;7月13日,樅陽縣文聯主席、作家謝思球在安徽圖書城與讀者分享《程長庚傳奇:從徽班領袖到京劇鼻祖》……這兩場活動標志著安徽新華書店“皖人說皖事”主題活動正式啟動,活動以本土文化名作分享、地域名人精神解讀、多元主體協作的模式,深入挖掘與傳播安徽優秀文化,為書香安徽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當地名人為媒:構建文化認同的“在地化表達”
“皖人說皖事”系列活動是安徽新華書店基于安徽各市縣特色文化、名家作家開展的文化互動活動,凸顯“本地人講本地事”的鮮明特色。本地作家、本地讀者在本地書店暢談本地文化,深入挖掘和傳播安徽優秀文化,共同構建文化認同的“在地化表達”。
在安慶新華書店前言后記勸業場店活動現場,著名作家石楠與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韓再芬展開跨界對話。在潘玉良誕辰130周年之際,以石楠創作的《畫魂:潘玉良傳》為核心,圍繞“一生所求,愛與自由”主題展開深度對談。活動開場特別呈現黃梅戲音樂劇《潘張玉良》選段,由韓再芬等藝術家聯袂演繹,通過戲曲藝術再現潘玉良的傳奇人生。
石楠、韓再芬在活動現場。
在合肥新華書店安徽圖書城店舉辦的《程長庚傳奇:從徽班領袖到京劇鼻祖》讀者分享會現場,通過該書作者、樅陽縣文聯主席、作家謝思球與知名編輯、作家、文史學者馬麗春的對談,讓讀者們更加真實地認識了京劇這一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程以及發生在安徽這片土地上的相關幕后故事,對京劇的藝術特色、發展歷程、歷史人物都有了更新的認知,系統展現了京劇藝術奠基人程長庚的藝術人生。
文化服務再升級:從“交易”到“交流”的場景重構
安徽新華書店通過“講座+對談+互動”的形式,將書店這一靜態的圖書交易場地轉化為動態的文化交流場景,以深度內容運營體現新華書店“以空間為載體、以活動為紐帶”的文化服務理念,使實體書店成為地域文化的動態分享集合地。
在《畫魂:潘玉良傳》活動現場,還設置了潘玉良畫作展示環節,讓安慶讀者可以近距離欣賞部分安徽省博物院珍藏的潘玉良畫作。分享會不僅探討了藝術創作與生命體驗的關聯,更通過黃梅戲表演、詩歌朗誦等多元形式,立體呈現了潘玉良追求自由與藝術的真摯情懷。
在《程長庚傳奇:從徽班領袖到京劇鼻祖》讀者分享會,作者和讀者就藝術傳承之道、史料取舍、創作初衷進行了溝通。
謝思球在活動現場。
通過邀請當地名家舉辦讀者分享會,新華書店為作者和讀者雙方提供了一個近距離接觸、交流、反饋的機會,讓讀者們在閱讀中汲取知識,讓作者在交流中實時得到反饋。安徽圖書城、前言后記勸業場店都精心布置活動現場,用圖書、相關周邊營造出與圖書內容相匹配的濃厚文化氛圍。活動不僅豐富了讀者的文化生活,更激發了大眾對當地本土文化的熱愛與關注。
安慶前言后記勸業場店負責人介紹:“這活動是新華書店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的落實,辦好每一場活動,就想著得讓每一位參與者都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與溫暖。”
雙線聯動機制:本土敘事與全民話語相融合
已經舉辦超過300場的“皖美閱讀大講堂”作為安徽新華書店的重要文化活動品牌,一直致力于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以名家引領為讀者們帶來文化講座。而“皖人說皖事”系列活動則著眼本土文化,巧妙地將外請名家與本土文化名人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傳播模式。
“皖人說皖事”以石楠、謝思球等皖籍作家作品為切口,通過創作者親身講述、學者專業解讀、讀者互動參與的三維互動,將地域文化轉化為可感知的文化符號。據悉,7月19日,安徽新華書店將邀請安徽省文聯原主席季宇參加“皖人說皖事”文化活動,與安徽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飛、安徽省報告文學家協會主席岑杰、魯彥周研究會會長陳振華,結合《不朽——劉銘傳在臺灣》進一步挖掘安徽歷史變遷中的文學表達,形成“當代創作—文化記憶—大眾傳播”的文化循環,為講好安徽故事提供了可持續的內容生產力。
“我們還會結合各類文化活動,在門店設置‘皖版皖事皖人’圖書專區。”安徽新華書店將通過“皖人說皖事”系列活動的舉辦,與文化名家攜手挖掘與傳播安徽本土文化,打造“看得見鄉情,讀得懂時代”的閱讀服務體系,為地域文化傳播提供“內容深耕、多方參與”的新范式。(韋勇 文/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