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提振消費的政策出臺了這么多,卻依然能看到消費不振、物價低迷的情況;為什么旨在實現房地產止跌回穩的政策也出臺了不少,但近幾個月房地產的調整壓力仍在不斷增加。
其實,對這些現象背后的原因有諸多理解和解讀,在我看來,中國居民家庭部門當前債務負擔過重是一個重要原因。
若從標準的債務杠桿率指標來看,中國居民家庭部門的債務杠桿率水平,放在全球范圍比較,甚至已高于許多發達經濟體,更是遠超絕大部分發展中經濟體。
那么真相究竟是什么?我們先來看一組來自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數據。截至2024年年底,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數據,中國居民家庭的債務杠桿率約為60%。這意味著,將所有居民家庭的債務(主要是來自銀行的債務)總和與GDP相比,大約相當于GDP的60%。
這種分析方法在經濟學界、金融界以及全球范圍內,都是比較通用的分析債務負擔的方式之一。你肯定會關心世界上其他主要國家的情況,首先比如美國,作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GDP排名世界第一。美國家庭雖然過去給人“寅吃卯糧”的印象,但截至2024年年底,其居民家庭部門的債務杠桿率也僅約為69%,確實比中國高,但僅高9個百分點,并不像大家想象中那么懸殊。
再看由27個主要西方發達經濟體構成的歐盟,其居民家庭部門債務杠桿率約為51%,比中國低了將近9個百分點。我們的鄰國日本,居民家庭部門債務杠桿率比中國稍高,約為65%,高了近5個百分點。而歐盟中最大的經濟體德國,其家庭部門債務杠桿率還不到50%,比中國低了10個百分點。
或許有朋友認為,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不應與發達國家對比,因為發達國家已進入發達階段,常年積累可能使債務杠桿率較高。
那么我們看看金磚國家等較大的發展中經濟體。以印度為例,根據國際清算銀行2024年年底的數據,其居民家庭部門債務杠桿率僅約42%,比中國低18個百分點,差距明顯。另外,俄羅斯約為22%,南非約34%,巴西約36%,沙特約35%,印尼約16%。與這些具有代表性的發展中經濟體相比,中國居民家庭的債務負擔明顯高出很多。
可能有朋友會質疑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畢竟它是西方專業機構。不過其網站明確提示,這些數據由各國政府提供。
我們再看看中國官方數據,截至2024年年底,中國居民家庭部門的債務(包括短期和長期債務,主要來自商業銀行)約為82.84萬億,2024年中國GDP約為135萬億,僅計算商業銀行貸款的債務杠桿率就達到了61.4%,比國際清算銀行的60%還高一些。
中國居民的債務中,不少與購房相關,如果加上住房公積金貸款,居民家庭部門的債務負擔會更重。根據住建部等相關部門發布的官方數據,截至2024年年底,中國居民家庭部門的住房公積金貸款約為8萬億(實際略多于8萬億),加上商業銀行貸款后,居民家庭部門債務將近91萬億。
以此計算,居民家庭部門的債務杠桿率已超過67%。這一數字比日本的65%高2個百分點,比歐盟的51.5%高20多個百分點,比德國的不到50%高27個多百分點,與美國家庭部門約69%的債務杠桿率也僅差1個多百分點。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當前消費不振,且出臺諸多鼓勵購房的政策后效果不佳,一個重要原因是居民通過舉債進行消費和投資的空間已不大。
免責聲明:以上任何內容均來源于市場公開信息,僅供您參考與學習觀摩,該內容不構成對任何產品的購買、拋售或持有的建議,不作為您做出可投資的依據,您應自主投資決策,自行承擔資風險與損失。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