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行業的業務員正站在歷史變革的十字路口。
隨著數字化浪潮席卷、渠道碎片化加劇、消費者需求升級等,傳統業務模式正在被徹底重塑。曾經被譽為“鐵飯碗”的快消業務崗位,如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
業務員崗位的歷史演變
從“黃金時代”到轉型陣痛
回望中國快消行業發展歷程,業務員角色經歷了顯著的階段性變化。
上世紀90年代至2010年前后,這一階段堪稱是快消業務員的“黃金時代”。彼時,業務員主要承擔“線路拜訪”工作,按照固定周期走訪轄區內的零售終端,完成訂單收集、貨架整理、促銷執行等基礎工作。并且當時業務半徑有限,渠道也相對集中,主要以傳統雜貨店、中小超市為主。
大約到了2010-2018年間,業務員工作開始出現專業化分工。隨著現代渠道(大賣場、連鎖超市)崛起,業務團隊分化為傳統渠道業務員和現代渠道業務員。前者繼續服務分散的小店,后者則專注于KA(Key Account)客戶管理。
這階段對業務員的專業能力要求顯著提高,需要掌握談判技巧、促銷規劃、數據分析等復合技能,工資水平雖有所提升,但考核指標也更加多元化和精細化。值得注意的是,這時期快消企業開始大規模擴張業務團隊,部分龍頭企業業務員規模突破萬人,人海戰術成為市場競爭的主要手段。
2018年至今,業務員崗位進入轉型陣痛期。三個顯著變化重塑了這一職業:一是數字化工具普及,傳統拜訪模式被智能巡店系統替代;二是渠道極度碎片化,社區團購、直播電商等新渠道崛起;三是企業降本增效壓力加大,業務團隊持續優化。
數據顯示,2020-2024年間,主要快消企業業務員平均人數得到不小的縮減,而人均效能指標(如單業務員產出、網點覆蓋率等)要求則相對提高。與此同時,90后從業者占比也在上升,新一代業務員對工作價值感和成長空間的訴求,與傳統高壓管理模式產生明顯沖突。
業務員職能重心的遷移同樣值得關注。從早期以“訂單獲取”為核心,逐步轉向“終端服務”(2010年左右),當前已經進入“數據驅動型銷售”。
某國際飲料巨頭的內部調研顯示,2024年其業務員工作時間分配中,數據分析占比達到30%左右。這一情況反映出,簡單的產品推銷已不再是業務員的核心價值,數據解讀能力和解決方案提供能力正成為關鍵勝任力。
崗位價值的演變背后,是快消行業從“渠道驅動”向“消費者驅動”的深層轉變。當消費者可以通過無數觸點直接購買產品時,業務員作為“渠道守門人”的傳統角色必然面臨重構。
業務員怎么就越來越難干了?
快消業務員當下遭遇的困境是多維度的,既有外部市場環境的劇變,也有企業內部管理的調整,更包括職業發展本身的局限。
最明顯的莫過于渠道碎片化帶來的覆蓋難題。雖說如今中國快消品零售渠道數量在增長,但在這其中,傳統雜貨店占比卻在下降,而與此同時社區團購平臺、直播電商、社群營銷等新興渠道則如雨后春筍般飛速增長。
某休閑食品企業的業務員坦言:“現在要維護的渠道類型從過去的3-4種增加到10余種,每個渠道的運營規則、結算方式、促銷節奏都不同,工作量至少翻了一番。”
與渠道變化相伴的是數字化工具的普及壓力。目前,大多數快消企業已部署智能巡店系統,要求業務員實時上傳門店照片、庫存數據、競品信息等。
某啤酒品牌業務員表示:“每天要花2-3小時在各種APP上填報數據,連貨架拍照都有AI自動識別排面占比,稍有不達標就會被系統預警。”這種數字化監控在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時,也大幅增加了業務員的執行負擔。更嚴峻的是,不少40歲以上業務員表示難以適應這些新技術工具,無奈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考核指標的日益復雜化則是另一大挑戰。與十多年前相比,現代業務員的KPI從簡單的銷售額、網點數,擴展到包含新品鋪市率、生動化得分、庫存周轉天數、客戶滿意度等十余項指標。這種多維度考核雖然更科學,但也導致業務員精力分散,平均每項指標投入時間不足,形成“樣樣都做,樣樣不精”的困境。
從職業發展角度看,成長空間難尋成為普遍痛點。快消企業通常設置“業務員——業務主任——區域經理”的線性晉升路徑,但管理層崗位有限,多數業務員晉升機會有限,從事多年仍在一線,難以進入中高層。
行業調研顯示,僅有少數業務員能在5年內晉升至管理崗位,其余大部分要么長期停滯,要么被迫轉行。更矛盾的是,優秀的業務員往往被“鎖定”在一線,因為替換他們的成本太高,結果反而失去了晉升機會。這種職業發展瓶頸不僅影響業務員的工作積極性,也使得企業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面臨挑戰。
另外,職業認同感降低構成深層危機。曾經,快消業務員是體面且收入頗為不錯的一種職業,如今卻被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新興職業分流了大量人才。一位從業15年的業務主管感慨:“現在和新業務員談奉獻、談拼搏,他們反問你‘為什么不去送外賣?收入更高,時間更自由’。”
人難用、事難辦、貨難賣、錢難賺。這些挑戰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業務員“越來越難干”的普遍認知。
快消業務員的價值重塑
業務員崗位面臨的挑戰并非孤立現象,而是快消行業整體變革的縮影。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變革并非全然對業務員構成不利與挑戰,從積極角度來看——數字化工具解放了重復性工作,讓業務員可以聚焦高價值活動;渠道集中化降低了網點覆蓋的物理難度;供應鏈優化減少了緊急訂單處理壓力。
理解這些變革的雙向影響,才能避免陷入“技術取代人力”的片面認知,而是看到人機協同的新可能性。
眼下,快消行業正在經歷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的轉型,這種轉型必然伴隨組織結構和人才需求的調整。對業務員而言,認清這些不可逆的趨勢,比抱怨環境變化更為重要,雖說如今業務員越來越“難干”了,但至少從目前來看,快消行業業務員崗位不會消失,只不過其價值內涵將發生根本性改變。
比如,人機協同將成為主流工作模式。智能系統負責數據處理、預測分析、流程監控等重復性工作,而業務員則專注于關系維護、創意解決方案、異常處理等需要人類特質的部分。
此外,業務員的區域深耕價值將重新凸顯。隨著全國性渠道商崛起,總部直供模式占比提升,單純的產品推銷型業務員確實面臨淘汰。但另一方面,區域市場的差異性、本地化營銷的需求、社區關系的建立,這些都需要在地化的專業人才。
總而言之,快消業務員正經歷從"執行者"到"經營者"的蛻變,這個過程雖然伴隨陣痛,但最終將提升整個崗位的專業地位和社會認可度。那些能夠擁抱變化、持續學習的從業者,不僅能夠度過轉型期,還將在行業新格局中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業務的本質從未改變——創造客戶價值,只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