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葉軍
出品|搜狐科技
作者|漢雨棣
編輯|楊 錦
近日,市場再度傳出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前釘釘總裁葉軍(花名“不窮”)已完成離職審批流程的消息。7月14日,搜狐科技向葉軍本人求證此事,他確認已離職,并表示,“先休息,放空,放下”。
2020年9月,葉軍接任釘釘總裁。葉軍接任時期,釘釘創始人陳航因與阿里云“云釘一體”大戰略理念不合,宣布離職創業。陳航曾對媒體表示,“當年集團要云釘一體化,我只能離開。釘釘使命是服務中小企業,而不是奔著阿里云的大客戶去。”
以“云釘一體”為導向,葉軍在2021年組建了“A1000團隊”,服務政務、金融、能源等核心行業客戶,阿里副總裁庫偉擔任COO,負責政企市場拓展。
2022年,釘釘啟動付費功能的內測,并提出“2025年實現盈虧平衡”的目標。根據釘釘披露的數據,截至2024財年上半年(2023年4月–2023年9月),其年度經常性收入(ARR)已達到2億美元(約合14.5億元人民幣)。這一成績在國內協作工具賽道中已屬領先。
不過,此后兩個季度(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阿里財報未再披露釘釘收入數據。商業化遇到的現實困難也開始浮現:盡管日活用戶突破1.99億,但付費轉化率仍偏低。
2023年起,阿里集團整體戰略轉向“AI優先”,釘釘成為大模型場景落地的重要陣地。在葉軍的推動下,釘釘接入“通義千問”大模型,陸續推出各類AI新功能和方案。
然而,AI能力的疊加也暴露出平臺化策略的“適配焦慮”:為大客戶定制的需求占據了約60%的研發資源,導致產品更新碎片化,體驗一致性下降。
2025年3月底,釘釘創始人陳航(花名“無招”)回歸,重新出任CEO。葉軍則調離釘釘,回歸集團“另有任用”。據了解,葉軍在這段時間內擔任阿里巴巴集團CEO助理。
據釘釘內部員工向搜狐科技透露,陳航此次回歸,“并不是為了做釘釘,而是為了做AI”。不同于葉軍強調行業方案與規模商業化,陳航更重視產品打磨與用戶體驗。他回歸后即整頓內部考勤制度、優化基礎功能、檢視收費策略,提出“讓釘釘回歸初心”的主張。
運營編輯 |曹倩審核|孟莎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